前言
当一个项目越来越大,但是团队对于项目目录配置、命名风格、模块划分、工程脚本等方面没有做好完备的团队规范时,就会面临各种方法应用千人千面,接手和维护的心智负担大的问题,其中scripts
配置就是一个迭代不那么容易收敛的一项配置。比如张三某天开发了一段脚本,写入xxx
配置进行使用(其实也是一段很有用的脚本),除非项目有完善的开发文档,否则后来的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功能,甚至根本不会想到去用,或者因为不知道而又去重新造轮子...
缘和?
最近在接手一个迭代了很久的项目时,上手看到的package.json
是这样的:
"scripts": {
"analyze": "cross-env ANALYZE=1 umi build",
"start": "cross-env UMI_ENV=dev umi dev",
"dev": "npm run start:dev",
"start:dev": "cross-env REACT_APP_ENV=dev MOCK=none UMI_ENV=dev umi dev",
"start:no-mock": "cross-env MOCK=none UMI_ENV=dev umi dev",
"start:no-ui": "cross-env UMI_UI=none UMI_ENV=dev umi dev",
"start:pre": "cross-env REACT_APP_ENV=pre UMI_ENV=pre umi dev",
"start:test": "cross-env REACT_APP_ENV=test MOCK=none UMI_ENV=test umi dev",
"start:lcic": "cross-env REACT_APP_ENV=dev MOCK=none UMI_ENV=lcic umi dev",
"build:test": "cross-env UMI_ENV=test umi build",
"build:pt": "cross-env UMI_ENV=pt umi build",
"build:pre": "cross-env UMI_ENV=pre umi build",
"build:prod": "cross-env UMI_ENV=prod umi build",
"build:canary": "cross-env UMI_ENV=canary umi build",
"build:hw": "cross-env UMI_ENV=hw umi build",
"build:ms": "cross-env UMI_ENV=ms umi build",
"deploy": "npm run site && npm run gh-pages",
"gh-pages": "gh-pages -d dist",
"i18n-remove": "pro i18n-remove --locale=zh-CN --write",
"postinstall": "umi g tmp",
"lint": "umi g tmp && npm run lint:js && npm run lint:style && npm run lint:prettier",
"lint-staged": "lint-staged",
"lint-staged:js": "eslint --ext .js,.jsx,.ts,.tsx ",
"lint:fix": "eslint --fix --cache --ext .js,.jsx,.ts,.tsx --format=pretty ./src && npm run lint:style",
"lint:js": "eslint --cache --ext .js,.jsx,.ts,.tsx --format=pretty ./src",
"lint:prettier": "prettier --check "src/**/*" --end-of-line auto",
"lint:style": "stylelint --fix "src/**/*.less" --syntax less",
"openapi": "umi openapi",
"precommit": "",
"prettier": "prettier -c --write "src/**/*"",
"pretest": "node ./tests/beforeTest",
"test": "umi test",
"test:all": "node ./tests/run-tests.js",
"test:component": "umi test ./src/components",
"tsc": "tsc --noEmit",
"prepare": "husky install"
},
不知道你看到这样的配置第一时间反应是怎样的,我的感受是“头皮发麻”。问题是,这些脚本分别是什么作用?什么场景下用?
如果注释就好了对不对
可是package.json
它不允许写注释啊!
尝试
有没有可能,我们可以像以下这样维护一个项目的scritps
呢?这样接手的人也清楚的知道每个命令代表什么含义,同时也能够单独维护甚至复用在多个项目上。
// 假如有这么一个配置文件
[{
cmd: 'start:dev',
script: 'cross-env REACT_APP_ENV=dev max dev',
desc: '启动本地开发环境,代理开发环境API',
},
{
cmd: 'start:test',
script: 'cross-env REACT_APP_ENV=test max test',
desc: '启动本地开发环境,代理测试环境API',
}]
想法感觉还可以,但是怎么实现呢?粗略的想象一下先:
想法1: 能不能拦截npm run xxx
动作,让执行xxx
时去执行自定义的配置文件中的命令而不是package.json
想法2: 还是用配置,既然想要优化这个过程,能不能只执行 app xxx
(app假设是我要做的这个工具),那run
也省掉了啊
结论是:
- 想法1经过一番搜刮资源和查找npm文档,发现并没有所谓运行
npm run xxx
之前可以介入的钩子,因此直接破灭 - 想法2显然更好一点,但是
app
这个脚本就得装在全局了,否则实现不了app xxx
,要么就只能装在项目里通过npx app xxx
去调用
期间还了解了scripty这个插件,发现它的过程很鸡肋,相当于把命令和脚本写了两遍,what?怎么可能,我那么懒!
因此经过尝试,只能采取想法2去实现这个功能了。
盘点需求
如上文的思路,一份配置文件肯定是必要的,那么定义的形态就以上文的为基准了。
- 我希望可以提供针对不同构建工具/平台的通用命令集,比如本地启动命令
比如对于vite
,通常是这样的:
vite
对于webpack
,通常是这样的:
webpack-dev-server --mode development
对于umi,最常见的是这样的:
cross-env UMI_ENV=dev umi dev
因此对于这些每个项目必备的命令,需要默认支持,就不用单独去写了
- 既然我都要借助这个工具去提升开发体验了,那对应的提示是不是得到位,接手的人一步就能知道所有命令的作用,比如:
- 我能不能直接对老项目直接生成一套标准配置,我再去补充
desc
呢
实现
实现过程很简单,最终就是直接采用child_process.exec
去执行了原始脚本:
executeScript(cmd: string) {
exec(cmd, (err, sto) => {
if (err) {
Log.error(err.stack)
} else {
Log.info(sto)
}
})
}
健壮性目前还比较欠缺,仅实现了上述几个需求点的基础功能,后续会进行完善。想要了解原理的可以看源码,整体实现就只有100多行代码,如有需要可以进行二次改造在企业内部推广使用。
使用
安装
npm i npm-scripts-proxy -g
生成模板
nsp init
写模板
// nsp.config.mjs
import { defineNSPConfig, presets } from 'npm-scripts-proxy'
export default defineNSPConfig({
scripts: [
{
cmd: 'test',
scrip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desc: '测试程序',
},
{
cmd: 'build:test',
script: 'node build.js',
desc: '打包测试环境',
}
],
extends: presets.vite,
})
运行命令
nsp xxx
总结
其实到最后发现,这个工具就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标题提出的问题,可能它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项目一定是越做越大,必然是避免不了冗余且复杂的。而如果在开发体验层面可以有一点点提升,省去我们接手项目时的一些“头皮发麻”的体验,写代码的心情应该也会好一点吧。
最近在看美团Rome
的演进史时,负责人讲到一些关于Rome
在提升开发体验层面的考虑,感觉很不错,抛开提升效率从而实现为企业降本增效不谈,“开发体验”何尝不是一个很重要且值得关注的事情呢。
一个问题
通过实现过程可以知道,这个方案其实就是间接的去执行了npm run xxx
,从而不必维护package.json
中的配置,改去维护体验更好的配置方式。带来的问题是,已有的CI
构建流程就需要替换,如果项目很多那就需要花相应的成本去改造,因此实际应用还需要综合评估一下才行,不过它确实有效的解决了一开始提到的问题,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案。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源码,有更好方案的也可以评论区留言一下,让路过的开发者也借鉴一下。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