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药物研发相关成本不断攀升,同时伴随着诸多科技突破 —— 从超高通量筛选到“组学”革命催生的疾病生物学认知,预期中的药物研发生产力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新药的产量却基本没有显著变化。

药物研发过程中,很多机构试图在保持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因此采用了基于数量的指标以提升生产力。这其中包含一个潜在的假设:若每十个进入临床开发的候选药物中能成功研发出一种药物,那么候选药物数量翻倍后,应该可以使批准的药物数量翻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做法反而导致了研发成本的上升,而药物产量却仍未发生显著变化。

为了保证药物研发生产力可持续发展,药物研发应该是以寻求真相为驱动,即彻底了解疾病病理生理学和治疗机会,而不仅仅被进展的数量所驱动。

阿斯利康审查了五年时间内的百余个药物研发项目,从五个维度总结了经验教训,来提高药物研发的生产力 [1]。本文是其进行解读,包括五维分析框架的结论漏斗分析的方法

请放轻松,这并非艰深的话题,不需要额外的经验。如果你好奇如何改进药物研发系统,如何进行重新发现和复盘分析历史上研发成功或失败药物的众多案例,不妨点击下方图片,亲自打开 Notebook 试一试,希望你能从中收获新的知识。

图片

欢迎来 Notebook 案例广场,获取更多有意思的notebook实践~
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阅读原文查看。


farfarcheng
1 声望8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