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提到过,在比特币系统中,区块链的出块时间保持在平均10min左右。毫无疑问的是,伴随着参与挖矿的人增多,系统总算力不断增强,挖矿的难度绝对不能一成不变。实际上,在比特币系统开发过程中,中本聪便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并设计了一个相应的难度调整算法。这一篇,便了解一下比特币系统中的挖矿难度调整算法。
为什么要调整挖矿难度
之前已经提到过,挖矿本质上就是不断调整block header中的nonce值,使整个block header的哈希值小于等于给定的目标阈值。即H(block header)<=target(target便是目标阈值,target越小,目标难度就越大),对于挖矿难度的调整,可以视为调整目标空间在整个输出空间中所占比例大小。
之前有提及,比特币系统采用的哈希算法为SHA-256,所以整个输出空间大小为2^256,调整目标空间所占比例,简单的说需要目标值前需要多少个0。当然挖矿的难度和目标阈值成反比,如下图所示,其中difficulty_1_target为是挖矿难度为1时候的target,即最小挖矿难度。
如果不调整挖矿难度会怎么样?
系统总算力越来越强,若挖矿难度保持不变,则出块时间会越来越短。
出块时间越来越短是好事吗?
出块时间缩短,那么交易可以很快便写入区块链,并且提高了系统响应时间,增加了区块链系统效率。但是,出块时间并不是越短越好。出块时间太短,也会造成一定的问题。首先,区块在网络上传播具有时延,假如出块时间为1秒,但网络传播需要10秒,则会使得系统中节点经常性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增加了系统不稳定性,且系统经常性位于分叉状态。分叉过多,则不利于系统达成共识,且会造成算力分散,使得黑客攻击成本大大降低(不再需要整个系统51%的算力)。
10min的出块间隔是最优吗?
当然不是,但可以确定的是,系统出块时间需要维持在一个定值附近。对于一个交易系统来说,10min这样一个交易时间是比较长的,但对于跨国交易来说,这个时间反而打打缩短了交易时间,减少了响应成本。
BTC如何调整挖矿难度
在BTC协议中规定,每隔2016个区块需要调整一次难度,根据10min产生一个新区快可以得到,大概需要14天的时间。具体调整公式如下:
可见,如果实际时间比较长,target会比较大,相应的挖矿难度会降低;如果实际时间比较短,target会比较小,相应的挖矿难度会增大。
当然,上调和下调都是有4倍的限制。例如:实际最近2016个区块出块时间超过8个星期(正常2个星期),计算也只按照8个星期计算;实际最近2016个区块出块时间小于0.5个星期(正常2个星期),计算也只按照0.5个星期计算。这样是为了防止网络中出现黑天鹅事件。
如何让所有矿工都愿意调整这个挖矿难度呢?
这一调整算法在代码中写入,如果有恶意节点故意不调,其产生的区块不会被大多数诚实的节点承认。在block header
中有一个nbits的域,它是对target的编码存储(target为256位,nbits为32位,也就是说block header并未直接存储target),其他节点在惊醒合法性验证的时候会验证nbits域是否合法,不合法则对该区块不予承认。
其他
1.比特币系统总算力变化情况图
2.挖矿难度变化图
3.2010-2018每天出块时间图
可见基本维持在10min左右上下波动,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