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卡颂。
今年陆续有很多粉丝向我咨询类似前端未来会如何发展的问题。
本文将就我长期的行业观察,对以上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
欢迎加入人类高质量前端交流群,带飞
需求侧
要讨论前端工程师作为一种职业,未来的前景如何,需要从需求侧、供给侧分别讨论。
国内软件行业的需求主要来自三方面:
- 2G:政府采购,比如智慧城市、政务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 2B:企业服务,比如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互联网平台...
- 2C:老百姓衣食住行,比如消费互联网应用...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三者都有所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明确两个事实:
- 并不只是软件行业下降,各行各业都在下降
- 在普降的基础上,软件行业由于其规模效应以及软件分发时边际成本接近0的特点,相比其他行业仍有较大薪酬溢价
换言之,虽然前几年应届前端能拿20k,而当前多年经验的前端可能还不到20k。
即使这样,这个薪酬相比同工龄其他行业仍有溢价。
所以,前端工程师仍是个不错的职业,只是岗位数量比前几年会少很多。
那这不多的前端offer
,会给到谁呢?
这就要谈到供给侧 —— 未来需要的前端技术栈,与当下是不同的。
供给侧
当前,前端行业正面临大规模的AI驱动的开发范式迁移 —— 一些旧的技能不再有用,新的技能正在逐渐涌现。
举个例子,很多同学简历里会写:熟练掌握Taro
、UniApp
...等的开发。
类似Flutter
、Taro
、UniApp
这样的跨端框架对“负担不起多端程序员,但对多端应用有需求的团队”来说是刚需。
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
- 如果应用体量大,或者对性能要求较高时,跨端框架有明显局限性
- 同一个跨端组件在不同端可能表现不一致
随着AI的发展,AI将代码改写为端的原生代码的成本可能比修复跨端框架引入的问题还低。
可以预见,跨端框架会越来越没价值。
甚至,最终能留存下来的跨端框架也只是套壳AI应用,而不是上述传统跨端框架中的胜出者。
“有多年跨端框架使用经验”对程序员来说本该是简历中的加分项,但AI的发展让这项技能变得无足轻重。
再举个例子:问你个问题,什么是前端脚手架工具?
我想你能脱口而出:vite
、CRA
等能初始化前端项目的工具。
但在,当开发者需要初始化项目时,当下最高效的工具并不是上述传统意义上的脚手架工具。
如果要初始化Next
项目,首选是v0(一个根据需求生成Next
组件的AI应用)。
除此之外,bolt.new、cursor Composer
也是很好的选择。
这些AI工具才是当下及未来的前端脚手架工具。
这种开发范式迁移正悄然发生在前端开发的各个细分领域,他带来的影响是:少部分跟随浪潮升级技术栈的前端,获得了比其他同行高2~N倍的开发效率。
结合需求侧的疲软,这部分前端会抢占绝大部分前端开发offer
。
前端的未来发展
当完成范式迁移后,前端的工作内容将发生两个层面的变化:
1. 核心工作:从实现代码到架构设计
虽然AI能根据需求实现代码,但如非刻意提醒,他更多关注实现而忽略背后的架构。
所以,在让AI实现代码前,类似下面的问题都需要程序员明确:
- 如何设计数据流转、状态管理
- 根据实际情况做技术选型、规定代码组织结构
- 项目规范、工程化流程
甚至说,对于公司的多人协作项目,在引入AI后,还要考虑:
- AI代码的复核机制
- AI代码的维护策略
这些工作在有AI之前,通常是前端架构师、项目主程做的,而在完成范式迁移后,将是普通前端的核心工作。
2. 进阶工作:从专才到多才
当前端的核心工作更多聚焦在上层的架构设计时,会与上下游其他工种产生更多交集,比如:
- 考虑数据流转时,会与后端有更多交集
- 考虑体验优化时,会与UI有更多交集
- 考虑转化效果时,会与产品有更多交集
这使得前端的工作范围发生延展。
当下,已经有很多前端朝着后端(全栈)发展,所以这里我举个UI的例子。
以下是传统的UI设计师工作流程:
最终交付带有标注的设计稿给到前端工程师实现。
而在前端完成范式迁移后,前端工程师不需要被动等待最终产物,在Figma建立设计系统这一步就能参与UI的工作。
在这一步中,UI会定义设计token,这是基本的设计常量。
举个例子,设计师不会随意使用颜色值,而是从预定义的色板中选择。比如主题色可能定义为blue-500
,警告色为red-500
。
这些就是设计token。
在前端工程师视角,blue-500
可能对应CSS类:
.text-blue-500 { color: #3B82F6; }
在前端开发范式迁移中,有一环是:类似TailwindCSS
这样的原子CSS
可能会成为AI优先的前端样式语言。
主要有4个原因:
- 语义性:
原子CSS
可以与设计token
一一映射,可以作为UI与前端之间沟通的桥梁
比如,设计师视角下的按钮组件:
- 背景色:Primary/500
- 文字颜色:White
- 内间距:Spacing/4 (横向), Spacing/2 (纵向)
- 圆角:Radius/MD
前端用TailwindCSS
实现:
<button class="bg-primary-500 text-white px-4 py-2 rounded-md">
- 简洁性:相比于原生CSS,原子CSS在AI生成时更省
token
比如,在实现状态样式时,原生CSS需要写:hover{ }
选择器,Tailwind
只需要hover:
前缀。
- 规律性:
TailwindCSS
的类名定义有明确规则,很适合AI学习与推导,且不容易产生歧义
比如,颜色相关类名遵循{color}-{strength} 模式
,尺寸相关类名都是4px的倍数。
- 稳定性:原生CSS有样式优先级导致的样式覆盖等问题,AI在生成时也会面临这些问题
而原子CSS
则规避了这些原生CSS问题。
所以,当前端的核心工作从实现代码转移到架构设计时,他可以在UI建立设计系统时参与其中。
AI可以很方便的借助原子CSS
根据基于设计系统实现的设计稿生成前端页面。
甚至极端的讲,懂UI的前端可以借由原子CSS
打通设计与实现,在AI帮助下取代UI的工作。
这就是前端从专才向多才过渡的例子。
总结
当下,前端行业正处在AI驱动的开发范式迁移中,前端工程师的工作职责将发生两层变化:
- 核心工作:从实现代码到架构设计
- 进阶工作:从专才到多才
新前端相比传统前端工程师,效率更高(2~N倍)、代码质量稳定(AI生成人类监督)、工作职责更广。
在需求侧疲软的当下及未来,这部分前端会抢占为数不多的offer
,并继续拿到高于同工龄其他行业的薪酬待遇。
而其他不愿在范式迁移浪潮中更新技术栈的前端,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