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读者都提到过 1024 数字产业基金会与 OpenPie拓数派 二者的关系。拓数派开创了数据计算系统(PieDataCS),并且敏锐察觉到,随着该系统对智能体 AI 的深入发展,AI 安全以及 AI 引发的财富分配不均问题不容小觑。因此,在创立拓数派商业公司前,便率先设立了 1024 数字产业基金会,在第一天便注入了 ESG 理念(即 Environmental /环境、Social /社会和 Governance /治理),此后这两个姊妹机构携手共进、协同发展。
企业在消除 AI 带来的社会不平等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1024 数字产业基金会联手拓数派发起“AI for All Initiative (AI4AI) 普及公益”,获得了 CMU 上海校友会、中国电子、中船海舟、浙江平数、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文绮汇点美高中学等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参与的志愿者从中学生、教育工作者到企业高管,大家的共同目标是“AI 向善”,让技术红利普及到所有人。此外,1024 数字产业基金会也联合 CMU 大学等世界 AI 领先机构,以公益方式讨论未来模型的构建。
AI4AI AI向善慈善晚宴照片
而对于拓数派,其核心团队以哥廷根合伙命名,继承计算的力量,在国内构造立足全球的大模型数据计算系统理论,并实现物理大模型数据计算系统。此外,拓数派还联合 LTL 实验室(Leaf Tree Labs),构建云上最快的智能访问新硬件。拓数派、LTL 实验室和 1024 数字产业基金会三驾马车,将共同驱动“数据计算只为新发现”和“AI向善”。
Leaf Tree Labs 创始人 Andy Motten
拓数派创始人兼 CEO 冯雷
1024Foundation 联合发起人 陆公瑜
1024 数字产业基金会/ OpenPie拓数派的设立模式与 OpenAI 如今公布的公司架构不谋而合。双方都认为,在商业公司内部设立 ESG,或者 ESG 内做商业化,二者之间存在冲突。因此,ESG 应该独立于营利公司之外,与商业化进程彼此独立,且齐头并进。
12月27日,成立时就定位为“非营利公司”的 OpenAI 宣布重组,对公司架构进行分拆重组。分拆后,OpenAI 一部分将采用“公共利益公司结构(PBC)”架构,全力追求营收、拓展盈利版图,旨在为自身发展注入充沛资金;而另一部分,将坚守非营利组织阵地,致力于运用 AI 助力医疗、教育、科学等领域的慈善事业,为人类福祉添砖加瓦。
OpenAI 官方在 X 上宣布拆分
早在 2015 年,OpenAI 以研究实验室(Research Lab)的形式启航,怀揣着 “以最有可能造福全人类的方式推进数字智能,不受产生财务回报需求的限制” 的初心,当时,他们专注于理论探索,开展从游戏 AI 工具包到机器人研究等各类实验,发表诸多学术成果,却无实际产品、商业业务与营收。
时过境迁,随着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 ChatGPT 的惊艳问世,OpenAI 一跃成为全球科技焦点。24 年底“12 天连续直播”中众多新产品/新模型的推出也让大家对 OpenAI 的关注再次推向顶峰。随着拆分落地,OpenAI 营利与非营利组织并行的格局正式形成,二者相辅相成,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将为非营利组织输送源源不断的资金,助力其稳健、持久前行,携手共赴公司使命。而 PBC 架构也为 OpenAI 开辟了常规融资的便捷通道,回顾上次融资,其估值已高达 1570 亿美元(约 1.1 万亿元人民币)。营利部分在未来运营与业务拓展中将占据主导,而非营利组织则将“另起炉灶”,单独组建领导团队与员工队伍继续慈善活动。
同时,OpenAI 进一步明确其未来使命 ——“用 AGI 造福全人类”,并细化为三大关键目标:
- 精心打造最契合使命长期成功的非营利 / 营利混合型组织结构;
- 筑牢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根基;
- 确保公司各组成部分协同发力,各尽其能。
OpenAI 认为这项使命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挑战,需要同时提高 AI 的能力、安全性和对世界的积极影响。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和劳动力再就业。如果下图所示,这波AI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社会财富的激增远超前两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电气革命。
AI 技术约每 10 年突破一次,近年来生成式 AI 的蓬勃发展给我们展示了 AI 的强大能力,但 “AI 威胁人类” 绝非空穴来风,我们宁可过早探讨应对策略,也不可掉以轻心。AI 的底层是数据计算,数据计算的本质始终在探寻数智边界。我们认为,在这个数据计算系统无限探索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AI 安全”作为第一原则。1024 数字产业基金会与拓数派将这个原则注入到 AI 的实践和系统实现中,并承担起探索的责任。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