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社KAIYUANSHE

以下文章来源于木兰开源社区 ,作者邓超

[

木兰开源社区 .

发布木兰开源社区相关工作动态、活动安排等新闻和信息

](#)

浙江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河南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因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一案。

甲公司于2017年7月14日开发了权利软件“某管理系统3.1.46版本”,并在2017年11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进行了登记。某日,甲公司在乙公司的网站源代码中发现含有“Copyright(c)2018某甲公司”等信息。随后,甲公司使用湖南云电司法鉴定所进行取证,结果显示,将某管理系统3.1.46的源代码与目标网址进行比对,比对路径总数1312个,文件总数7314个,目标站点路径相同数量1277个,文件名相同数量7129个,MD5相同数量1629个。也就是说,乙公司的网站部分源代码与甲公司的权利软件“某管理系统3.1.46版本”的源代码基本一致。另外,甲公司主张乙公司共开通了13个小程序商城,经审查,其中为他人搭建的小程序商城数量为10个。综上,甲公司以乙公司侵害了甲公司对权利软件享有的复制权、修改权、署名权为由,提起诉讼,请求停止使用和赔偿损失。

01 GPL 协议简介

GPL,即 GNU 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通用公共许可证),其主要内容为任何软件及其衍生软件要提供源代码,从而允许被自由使用、修改、发行。GPL 是自由软件运动的基础性许可证。

在 GPL 下,软件修改后的衍生软件仍然需要适用 GPL,这意味着 GPL 具有传染性。换言之,如果整个软件中有一段代码适用了 GPL,那么整个软件也都必须适用 GPL 并开放源代码——这不是十分商业友好。因此,在开发者没有许可证意识而将 GPL 这样具有传染性的许可证用于商用软件产品的情况下,会存在相应的法律风险。

02 BSD 协议简介

BSDL 即 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 License,伯克利软件发行许可证,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撰写的许可证。BSD 许可证包括原始的4句许可证、修改的3句许可证以及简化的2句许可证。BSD 既是该许可证本身,也泛指这一类限制较少的宽松许可证。BSD、MIT 以及 Apache 许可证都属于宽松许可证,允许将这些许可证下的软件修改后的衍生软件以闭源形式发行。

01 案例价值

(1)较为专业的引入了开源协议等概念,并对“著作权”等观点有阐述;

(2)对 GPL、BSD 协议做了学术性的专业解读,并真正理解了协议内容,为后续案例给出了一个积极的类案指引。

02 主要争议焦点

(1)甲公司是否系涉案权利软件的著作权人以及是否有权提起本案诉讼;

(2)乙公司是否侵害了涉案权利软件的著作权;

(3)若乙公司侵权行为成立,应当如何承担责任。

03 争议点解读

(1)甲公司是否系涉案权利软件的著作权人以及是否有权提起本案诉讼。

甲公司请求保护的软件的版本是“某管理系统3.1.46”,其提交的“某管理系统3.1.46”的源代码中多处存在甲公司署名信息。由于对软件公司来说,软件存在不同版本,不断更新迭代是常见现象,现有证据证明甲公司是“某管理系统V1.6.1”及“禾匠榜店商城系统V4.0.0”的权利人,结合某管理系统3.1.46的源代码中甲公司的相关署名信息,以上证据可以相互印证。在乙公司未提供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可以认定甲公司系涉案某管理系统3.1.46版本的著作权人,有权提起本案诉讼。

(2)乙公司是否侵害了涉案权利软件的著作权。

乙公司认为其不构成侵权,主要抗辩事由如下:1.权利软件是开源软件,公众均可免费使用。2.乙公司使用被诉侵权软件仅用于学习和研究使用,未投入商业使用。

【法院认为】关于乙公司主张权利软件系开源软件,公众可免费使用问题。无论权利软件是否属于开源软件,甲公司对于其独立创作并具有独创性的软件整体或者部分享有著作权,软件开源并不等于放弃著作权;甲公司是否遵循开源协议与乙公司是否侵权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不影响本案侵权行为的认定。关于乙公司主张其下载并使用被诉侵权软件仅用于学习和研究,并未商业使用问题。乙公司作为商业主体,其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等,且乙公司使用被诉侵权软件为他人开发了小程序商城。据此,可以认定,乙公司作为商事主体在其经营范围内使用了权利软件的行为并非仅为学习和研究,而属于商业性使用。综上,乙公司的抗辩理由均不能成立。

【总结】违反 GPL 协议,构成无权使用,行为构成侵权,应承担侵权责任。绝大多数开源软件,侵权的主要方式,并不是侵犯软件本身的财产权,如复制权、传播权、发行权等,因为大部分开源软件,不反对使用者拿来修改后商业使用,重要的是要按照协议的约定来使用,比如要公开源代码。

(3)若乙公司侵权行为成立,应当如何承担责任。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为人,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关于本案中侵权责任的承担,法院综合考虑下列因素确定本案的赔偿数额:

第一,是否具有明显的侵权故意。

第二,乙公司侵权获利数额。

第三,乙公司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特别是考虑使用被诉侵权软件的方式、范围、权限等因素。

第四,甲公司诱导他人认为可以免费试用,然后采用技术手段制造小微企业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证据,再大批量起诉牟利,不应支持。

04 其他有价值的观点

本案对于开源协议在我国的司法实践,有非常大的促进意义。明确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观点:

(1)区分了 GPL、BSD 协议违约责任与著作权侵权责任的界限与赔偿范围;

(2)明确了 GPL、BSD 协议相关案件侵权的行为特征;

(3)给出了赔偿参考(整体不高,毕竟软件侵权案件,费用昂贵,而且律师费部分应该多计算一点,专业性要求毕竟远大于普通案件);

(4)靠索赔牟利不应支持。

在该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甲公司这种以不当经营方式诱发大批量“侵权”并试图通过索赔牟利的行为不应得到提倡。决定分类确定了不同被告应承担的赔偿数额,整体适度调低了一审法院的判赔额,引导这家软件公司溯源维权。乙公司在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侵权行为具有可责性的同时,这家提起批量诉讼的甲公司也接受和认可了裁判规则。

转载自丨木兰开源社区

作者丨邓超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

编辑丨王军

相关阅读 | Related Reading

金融机构使用开源软件的潜在风险和应对策略

开源软件漏洞治理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开源社简介

开源社(英文名称为“KAIYUANSHE”)成立于 2014 年,是由志愿贡献于开源事业的个人志愿者,依 “贡献、共识、共治” 原则所组成的开源社区。开源社始终维持 “厂商中立、公益、非营利” 的理念,以 “立足中国、贡献全球,推动开源成为新时代的生活方式” 为愿景,以 “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项目孵化” 为使命,旨在共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体系。

开源社积极与支持开源的社区、高校、企业以及政府相关单位紧密合作,同时也是全球开源协议认证组织 - OSI 在中国的首个成员。

自2016年起连续举办中国开源年会(COSCon),持续发布《中国开源年度报告》,联合发起了“中国开源先锋榜”、“中国开源码力榜”等,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开源社
1 声望1 粉丝

开源社成立于 2014 年,是由志愿贡献于开源事业的个人成员,依 “贡献、共识、共治” 原则所组成,始终维持厂商中立、公益、非营利的特点,是最早以 “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开源项目” 为使命的开源社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