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表伟 开源社KAIYUANSHE

每年参加完2050大会,我总是要写一篇文章的。写文章、记录感想、随手记,其实不难。真正困难的是为这篇文章起一个合适的标题。我的前两篇,是统一的《作为XX的2050》,本来这次也想套用,结果发现套不上。结果思前想后,只能选择现在的这个标题。列为看官,请先往下读吧。

今年在2050,我听了大量的新生论坛,其中的很多场演讲和演讲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最特别的,还是詹娜老师。她是坐在轮椅上,被人抬上演讲台的。但是讲着讲着,她从轮椅上站起来了。然后又戴上了一个眼罩,首次以盲人的状态,完成了剩下的演讲。

她的演讲主题是:《为更包容有爱的2050而设计》。但是,她生动的演示了,一个残障人士如果真的来到2050参加活动,将会感受到多少的困难?当一个人坐在轮椅上,有多少地方她是去不了的?当一个人只有手里的导盲杖,她又会发现多少不能去的地方?如果一个人听不见,现场的演讲只有翻译之后的语言字幕,却没有手语翻译。

所以,詹娜老师说:本来他们是让我邀请一些残障的朋友过来参加2050,但是我想还是我自己先来体验一下吧。

作为2050的常客,我们这些“老人”已经都很熟练了。先把心理预期设置为0,然后遇到的一切都是惊喜。之前的两篇文章,我也分析过一些现象。这篇文章里,我也再讲一些感受吧。

混乱是故意的,这是我听到的某一个朋友的评论:“XXX这些 bug ,他们就是故意这么干的”。其实,我觉得还好,2050的组织者就那几个人。他们并不是故意要制造混乱,仅仅是“在时间、精力都不足的情况,优先考虑XXXX那些方面了。”

一俊遮百丑,反正事情充满变化,一切都不可预料。没有人能够面面俱到的考虑一个大会的方方面面。所以策略就很简单:尽可能制造一些令人难忘的亮点。让人在离开2050的时候,念念不忘,甚至主动传播。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群内的传播,将在各个角落里产生的亮点及时传播出来,让大家产生一种分身乏术的遗憾之感。让人产生一种,我下次还得再来的决心。

E 人天堂、I 人地狱,这也是某一位朋友的评论。说实话,我也深有同感。如果你足够E,你可以在2050找到太多的大牛、老师、甚至以前只能仰望的偶像,直接冲过去,拉他拍照,找他聊天,介绍自己,提出疑问。那天我混入了一个浙大人的团聚,就听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上一次的2050大会,她不但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还找到了现在的老公。总之,你得更 E 一点,奇遇就会发生。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韩子君给大家带来了坎道尔山地电影节的两部纪录片,一部是记述一群在高山之巅走“扁带”的冒险家,他们来到了挪威,想要一边走在扁带上,一边试图碰到正巧出现的极光。经历了千难万险,当暴风骤雪突然停止,天地都安静下来,绚烂的极光在天空中流动时,人站在万丈高空的扁带之上,一切都仿佛是值得的。

另一部纪录片,其实更加感人。一位早已功成名就的攀岩世界冠军,却因为意外摔伤脊椎,在休息了几年之后,虽然无法再去攀岩,却发下宏愿,要在一年之内攀登阿尔卑斯山区一共82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依然是艰险,依然是各种困苦,但是她的自述却很简单:我喜欢待在山里的感觉。

总的来说,登山、探险的纪录片,其中的主人公往往都不会直接说:“为什么我要去登山”,或者“我就是喜欢登山”。而是会说:“这是一种全然不同的人生体验”,“如果没有处在危险之中,我会觉得自己好像没有活着”。总之,他会促使人去思考:什么才是不顾一切的热爱?

超级工程,为何是国运的体现?中国工程院的胡文瑞院士,在2050学习节的开场演讲,就给大家介绍了他们超级工程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这个“相当枯燥”的演讲中,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超级工程数量与文明程度成正比关系,反之亦然”。另外一个结论是关于近代超级工程的:“超级工程数量与工业化规模和程度成正比关系”。

在演讲现场,胡院士展示了一张图表:1400年来中华民族国运图或权利、财富图。在盛世王朝,超级工程数量较多,例如唐朝有12个,北宋+南宋有12个。近代(1840年)以来,清朝22个,民国20个。但是1949年之后,至2020年为止,新中国共有257个超级工程!所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我想,在现场听到这场演讲的朋友,应该会深受感动吧!

社会企业为啥难,因为他们既要又要还要。我还去听了好几场社会企业的创办者与支持者的演讲,不过《50%以上的青年创业者会选择“社会创业”,为什么?》这样的布道,就会让人觉得情绪过于饱满——“这个坑我不能跳”。而希瑞的演讲《来聊聊社企创业为啥这么难?这么难,你还愿来挑战吗?》,却让我理解了这些社会企业的创业者,会处在一个“既要又要还要”的艰难境况之下。那都是一些非常了不起的追求,也是令人钦佩的坚持。所以我越发认为:不会有50%以上的青年,选择“社会创业”,能够有1%的人去做这样的事情,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学中医的人,他们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杨赛和一燕之前就办了一个“所言吉事”的播客电台,这次在2050,她们发起了一个“所言吉事团聚”,结果一堆人躺着就把天聊了(很遗憾,我在参加开源人团聚)。在后面的新生论坛,我也听了一燕的演讲《机器都这么智能了,为什么我还在学习?》,其实还是在说她们学习中医的心路历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燕如何学会了放松,学会了玩,学会不要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计划。正如杨赛的新歌《真实少年与觉知少年的生命力》里唱的那样:

如果你有干劲儿就去干吧去干吧,

干它个认认真真明明白白啦!

如果你没干劲儿就歇歇吧歇歇吧,

理直气壮躺平摸鱼无所事事啦!

要我说这没关系没关系呀没关系,

因为这就是就是你真实的你呀!

面对科技、城市与各行各业的专家,人类学家在想什么?还有一场名为《科技·城市·我》的新生论坛,后面圆桌讨论的部分非常有意思,梦溪论坛的设计师:一位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刘广荣,被两位人类学家:陈茁和菲利浦,问得都有点郁闷了。以我对于人类学的一点浅薄的了解,这是一门非常注重站在人的立场出发,进行反思的学科。经常能够发现一些从特定专业(建筑设计师、产品经理之类)的角度,无法理解或难以预料到的问题。

不过,在现场的时候,我却站在一名产品经理的立场,为设计师做了一段辩护。所谓:一时怼人一时爽,一直怼人就不太好了。

心平气和的表达的话,我想传递的思考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一方面在不断进步,一方面也有高下之分。人类学提供的反思素材固然很好,但是专业水准的体现就在于,是否能够避免犯下太多的,一厢情愿的错误。

这次在2050,其实我遇到了非常多、非常厉害的青年,甚至有两个高一的小妹妹,跑过来问我:“请问产品经理与职业经理人,有什么区别?”、“职业经理人与创业者哪个方向更好?”、“我发现似乎社会上对于创业者,相对于职业经理人,会有更高的评价?”

我都惊呆了,这是才上高一的孩子吗?于是她说:“我在考虑,大学是不是要去读一个商学院,还是别的什么专业。”——真的很佩服。

在介绍了不少关于“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之后,其中一个小妹妹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的职业生涯,成功吗?”

在沉默(斟酌)了挺长一段时间后,我回答到:“应该不能用成功来描述,怎么也算不上(成功)。或者说,以是否成功来衡量职业生涯,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我的自我评价是: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比较重要。”

转载自丨阅读思考与生活

作者丨庄表伟

编辑丨段延星

相关阅读 | Related Reading

开源项目更改许可证的时候,都大喊是云厂商逼的。但真的只是这样吗?

定档 11.2-3,COSCon'24 第九届中国开源年会暨开源社十周年嘉年华正式启动!

硅谷揭秘:开源如何选择商业模式并构建护城河?

开源社简介

开源社(英文名称为“KAIYUANSHE”)成立于 2014 年,是由志愿贡献于开源事业的个人志愿者,依 “贡献、共识、共治” 原则所组成的开源社区。开源社始终维持 “厂商中立、公益、非营利” 的理念,以 “立足中国、贡献全球,推动开源成为新时代的生活方式” 为愿景,以 “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项目孵化” 为使命,旨在共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体系。

开源社积极与支持开源的社区、高校、企业以及政府相关单位紧密合作,同时也是全球开源协议认证组织 - OSI 在中国的首个成员。

自2016年起连续举办中国开源年会(COSCon),持续发布《中国开源年度报告》,联合发起了“中国开源先锋榜”、“中国开源码力榜”等,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开源社
1 声望1 粉丝

开源社成立于 2014 年,是由志愿贡献于开源事业的个人成员,依 “贡献、共识、共治” 原则所组成,始终维持厂商中立、公益、非营利的特点,是最早以 “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开源项目” 为使命的开源社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