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组织在人力效能方面常面临多重困境:管理层缺乏科学管理方法和数据化决策支持,目标设定与资源配置不合理,引发资源错配与浪费;激励机制与员工需求错位,职业发展通道不清晰导致工作动力衰减;跨部门协作存在信息孤岛和流程壁垒,组织架构僵化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从而导致组织成本高企、人才流失加剧、市场反应迟缓、竞争力衰退等一系列问题。
那么,如何提升组织人效,人效提升到底可以带来哪些改变?本文将通过六大模块、五个案例告诉你答案。
AMT提供以下六个模块的管理变革咨询服务,以帮助企业实现综合管理效能提升、减员降本增效。
组织效能提升
运用多种人力资源管理工具,聚焦战略和业务关键成功要素构建组织能力,激活人员效能,提升人效水平,控制人力资成本增长,提升组织效能。
业务流程优化
立足于价值驱动的业务流程优化,运用APM方法体系30种流程优化方法,从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管理方法等角度综合优化。
数字化与AI驱动的转型
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组织数字化转型,构建定量与定性目标驱动的全过程转型体系。
专项成本优化
综合利用独到的成本优化方法,重点围绕采购成本、制造成本、营销费用开展成本优化。
持续运营改善与敏捷创新
结合精益管理、敏捷创新等手段,建立公司级到基层班组级的持续运营改善能力,持续推进成本节降、运营创新
生态整合
整合人力资源服务、能源服务、再生资源服务、技术平台等生态伙伴力量
人力资源外包能力整合:通过与人力资源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在不降低员工薪酬的基础上,可以降低0.5%~1.5%的人力成本(2024年平均数据)。
能源集采能力整合:例如采购集中售电公司的专项服务,可以降低0.5%的电费。
再生资源能力整合:在金属制造相关行业中,通过与大型废钢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的战略合作,降低废钢、金属资源的采购成本。
**某大型服务企业
综合方案多管齐下,人效和利润率双双提升20%以上**
某大型服务企业携手AMT企源,围绕组织效能提升,开展 “人效提升” 综合行动,实现人效和利润率双提升。
1、组织优化
一线业务组织敏捷化:以业绩增长为核心,细分业务场景,打造责权利对等的敏捷化业务团队;
精简后台组织:实行大部制,压缩管理层级,提供共享服务,合并相近职能,释放高达18%的人员成本压力;
优化授权:在风险可控基础上,减少重复和无效审核;
配套人效管控长效机制:明确各层级组织人效评价标准和动态管控机制。
2、人才管理
完善职业发展通道,明确员工晋升通道和标准、建立职级动态调整机制;
开展核心管理人员能力测评,并基于评估结果开展培训、轮岗、职级调整;
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开展人才盘点,实行不胜任人员岗位调整和淘汰。。
3、薪酬激励
调整薪酬结构,加大浮动薪酬占比,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实行项目绩效、业绩提成、年薪等“差异化”的薪酬体系;
建立股权激励,推动公司核心人员与公司形成命运共同体;
开展全员绩效考核,基于考核结果实行职级和薪酬动态调整。
最终实现人效和利润率双提升,减少了超过200个重复和无效审核环节,有效提升了业务效率,并实现了核心人才积极性提升和流失率下降;业务效率提升超30%,全公司人效提升24%。
**某上市制造企业
优化业务流程,供应效率翻倍**
某上市制造企业携手AMT企源,以提升供应效率、降低供货成本、提升交付质量为目标,开展OTD流程优化。
对OTD端到端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建立面向客户的端到端流程,优化需求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物流、过程质量管理流程,促进跨部门跨职能协同;调整OTD组织和授权,围绕需求计划、采购管理、质量管理现存的职责不清、管理空白等问题,优化组织职责;围绕业务流程优化的方案,提出了数字化整改需求,推进核心业务系统支撑落地。
半年内库存减半、退货减少40%、物流成本减10%;
OTD从89%提升到95%,配送及时到货率从74%提升到90%,成品库存周转率从41天降低到25天,呆滞率下降2.3%。
**某装备制造企业
开展供应链优化,实现库存降本10亿元**
某装备制造企业在供应链领域存在产销脱节严重、计划波动明显、整体库存高、客户需求满足率低等问题。
通过优化流程,改善计划模式与计划模型,开展交期缩短的业务调整运动,试点推广等方式等供应链计划变革行动,取得可喜成果:
成品库存降低10亿元、运作成本降低9%、订单满足率提升32%、零部件库存降低28%。
**某制造企业
优化采购模式,采购降本显著**
某制造企业通过优化采招方式、丰富采购模式、降低常规材料库存成本、提升集中采购的物料利用效率、开展大宗物料价格跟踪、开展工业电商与云采购、探索采购自动化、探索基于数据的采购降本等手段优化采购业务,一年后核心物料综合采购成本降低14.6%。
**某复杂制造企业
保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减员20%**
某复杂制造企业携手ATM企源,综合应用职责分工优化、职责下沉、简化行政管理、提升工作饱和度、优化质量设备布局与检验工艺、流程优化、数字化优化等手段,预计在未来一年的落实中最高可实现某条线减员20%。
本文作者:齐涛
拥有多家行业TOP企业工作经验和15年咨询行业从业经验,擅长企业变革与创新、数字化转型、AI商业转型等领域,专注于工业与耐消品制造、电力能源、央国企综合性集团等行业客户咨询。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