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中小型教培机构的负责人,我深知“人少事多”的烦恼。前台老师要同时负责课程安排、学生签到、家长沟通,有时还要帮忙处理教室管理、物资领用;而我自己,也常常陷入“找资料、问老师、管运营”的日常杂务中。我们不是不重视管理,只是真的没有太多资源、时间,来建立复杂的系统或者动辄成千上万的管理工具。
但有件小事,改变了我们的工作节奏:我们开始用二维码来做管理工具——不是扫码支付,不是宣传推广,而是用草料二维码来给我们的人、物、事挂上“信息入口”。

一、签到表别再打印了:二维码替代纸质签到

以前我们每次上新课或开试听课,都要打印签到表,学生来了签名,家长来了备注,有的孩子家长代签,有的忘了签到。最头疼的是:活动结束后还得人工录入数据,回头追溯效率极低。
现在我们用草料二维码做了“签到码”,贴在教室门口,学生或者家长用微信扫码,输入手机号自动匹配姓名,时间、场次自动记录。数据实时同步在后台,我和前台老师都能看到出勤情况,既方便管理,也省去了“补签”“漏签”的麻烦。

二、班级资料统一入口:课程安排、作业布置一扫即得

我们原来用微信群发通知,但群太多、家长消息刷得太快,经常找不到资料。后来我们每个班级生成一个“班级二维码”,固定贴在教室门口、课本封面上,扫码后能查看课程安排、作业布置、家长通知,还能上传孩子作品照,便于老师点评和归档。
草料二维码的编辑器对我们特别友好,老师不需要懂排版和设计,二维码内容还能随时修改,更新后家长扫码就能看到最新信息。

三、老师、教室、设备都能“实名管理”

我们机构虽然不大,但也涉及多个教室、十几个兼职老师,还有若干教具设备,以前常有“这个教室漏关灯”“那台平板谁拿走了”的问题。
于是我们给每个教室门口贴了二维码,内容包括使用规范、排班表、报修入口;给每位老师做了身份二维码,记录入职信息、所带课程、培训记录;甚至连高频借用的设备(如投影仪、麦克风)也贴了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使用记录和归还时间,责任更明确了。

四、培训合规、应急信息,也能通过二维码实现“可视化管理”

我们最近也在完善机构备案、师资资质等材料,配合教育局检查。每次检查要翻资料、打印证书,特别繁琐。
现在我们把所有相关材料整合成二维码页面,、方便又环保。再比如,我们设置了一个“应急信息码”,贴在教室和前台,内含急救流程、紧急联系人、疏散路线图,这在我们组织寒暑假营地活动时尤其实用,提升了家长的信任感。

五、草料二维码:真正适合中小型机构的“轻量化管理工具”

对我们这种机构来说,选择一个工具最看重几点:够简单、够稳定、够灵活、够便宜。
草料二维码正好符合这些条件:
操作门槛低:老师几分钟就能学会编辑和生成二维码;
内容更新快:随时修改,家长扫码看到的永远是最新版;
页面够美观:哪怕是最基础的模板也很整洁;
免费版已够用:我们前期用免费版就跑通了大部分场景,后面才升级做了更多细分权限管理。

写在最后
对我来说,二维码并不是一项“新技术”,但它带来的却是一种“新习惯”。我们不再把信息分散在微信群、Excel表、打印资料里,而是通过二维码形成一个个“信息入口”,把碎片整合起来,让管理变得更轻松。
我想,这大概就是技术对我们这些“小而美”的培训机构最友好的样子吧。


温文尔雅敲代码
1 声望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