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南一座普通景区做日常运营管理,说白了,就是“什么都要管一点”。节假日人多的时候,我们现场几十个工作人员要应对几千个游客,谁负责保洁,谁看设备,哪里贴通知,哪里有人摔倒了,全都得有人盯着。
我们没什么高大上的“智慧平台”,预算也有限,以前尝试过做个系统,结果用的人不多,内容更新也慢。后来是因为一次“问路事件”太多,我们想试试自己动手解决点问题,就用了草料二维码。
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二维码,还真帮我们“织起来”了一套轻便、好用、我们这种普通景区也能上手的管理方案。
一、先从游客服务下手,减轻反复问路和讲解的负担
我们一开始最想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游客太多,问得太多。
从哪个门走、厕所在哪、演出几点开始、这个景点讲的啥……我们人再多也不可能每一处都站一个讲解员。
后来我们在主要景点附近贴了图文讲解二维码,游客扫码就能看到景点介绍、历史背景、老照片、甚至还有志愿者录的语音讲解。
不仅如此,我们还设置了:
电子导览地图二维码,入口处扫码获取全景区游览路线,游客可以直接规划自己的路线,不用问人也不用下载App;
演出活动信息二维码,临时演出变动、时间调整,后台修改一次,全景区所有二维码都同步更新;
安全提示二维码,比如山路边的滑坡点、游步道旁的陡坡处,扫码就能看到应急避险方案和急救电话。
这个方式看起来简单,但反馈特别好。游客觉得贴心,管理人员少跑腿。
二、设施巡检、报修、清洁打卡,一个二维码全解决
我们园区设备不算多,但分散得很:电瓶车、电箱、儿童游乐设施、厕所、喷泉、消防器材……原来靠纸质登记,每天值班人员抄完名字就算交差,真出了事没人能查。
现在我们每台设备上都贴了一个二维码:
巡检人员扫码打卡,记录是否完好、是否异常,所有数据同步后台;
如果发现问题,直接扫码报修,上传图片、写清问题,维修组收到通知后能第一时间响应;
厕所和重点休息点设置清洁打卡码,保洁员完成一次清洁扫码一次,有记录、有频次,监督也透明。
我们发现,这种“贴在现场”的方式,比单独做系统、让大家下载App有效多了。所有数据自动汇总,可以一键导出,也方便我们汇报给上级。
三、车辆管理也能靠二维码简化流程
我们景区有两个对外停车场,以前的做法是纸笔登记来访车辆。手写车牌、时间,容易漏、字也不好认。
现在在入口放了一个外来车辆登记二维码,扫码后输入车牌、来访人、联系方式,自动记录时间。巡逻车调度、突发情况处理也有了数据可查。
四、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用二维码记录留痕
这块原来全靠纸质签到表和微信群截图,活动完了再整理,非常麻烦。
我们现在把员工每次的安全培训签到和学习内容,都做成了二维码表单:
应急演练过程中,各小组扫码上报演练时间、现场照片、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建议,也统一归档。
培训、演练这些事情,以前是“做了但没人管记录”,现在是“做完自然有痕迹”。
五、做宣传,也能靠二维码传播出去
我们平时也会做一些活动,比如民俗节日主题展、文创集市、假日游园会等。但传统的方式要印海报、贴条幅,不仅慢、费用高,还不好更新内容。
草料二维码帮我们做了这些:
活动宣传页二维码,图文信息、时间地点都写在扫码页面里,工作人员转发给游客就行;
游客互动表单,扫码参与问卷、留言墙、照片征集等,活动结束后还能统计数据;
树木与花卉科普二维码,我们景区里有不少古树和植物,以前写在标牌上没人看,现在游客扫一扫就能看到植物的名字、原产地、花期、小故事,比原来那几句干巴巴的文字有趣多了。
我们还试过一个更接地气的用法——讲解员个人二维码。有游客对讲解员感兴趣,就能扫码查看讲解内容回顾、讲解时段安排和联系方式,这比发名片、问人方便多了。
六、总结:我们不是“上系统”,而是让事情做得顺一点
草料二维码不是个全能系统,但它落得下去、用得起来。
我们没有大预算、没有IT部门、没有开发能力,但有很多琐碎却重要的工作——这些工作,靠一个个贴在现场的二维码,就能连起来、顺下去、查得清、改得快。
它不要求游客下载App、不要求员工培训系统、不依赖复杂数据结构,就是那种“贴上了就能用、扫码了就能干活”的小工具。
对我们这样的普通景区来说,也许谈不上“智慧”,但如果能用这种简单的方式让游客少迷路、员工少跑腿、我们管理的人能多看一步,那我们就已经在进步了。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