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 探讨双绞线以太网的起源及相关标准,如 TIA-568A 和 B 与不同多对布线惯例的兼容性及 AT&T 内部的差异。
- 解释 25 对布线在办公室建筑中的原因,与 1A2 关键电话系统及各种电话功能相关。
- 对比用于电话和如今以太网的非屏蔽双绞线的扭绞速率等差异,以及不同类别电缆的特性。
- 讲述从 10BASE-T 的 3 类电缆到 100BASE-TX 的 5 类电缆的转变,包括 100BASE-T4 和 100BaseVG 等竞争标准的情况及优缺点。
- 提及 IsoEthernet 这一试图将以太网和 ISDN 结合的奇怪尝试及在市场中的遭遇。
关键信息:
- TIA-568A 和 B 与电话及 SYSTIMAX 的布线惯例相关,AT&T 内部存在差异且难以追溯答案。
- 1A2 关键电话系统导致 25 对布线在办公室常见,其电话功能需多对布线。
- 电缆类别基于最大可用带宽定义,扭绞速率影响电缆带宽能力,住宅电话布线常为 1 类。
- 10BASE-T 为 10Mbps 以太网用 2 对双绞线,100BASE-TX 需 5 类电缆达 100Mbps,100BASE-T4 和 100BaseVG 为 100Mbps 用 3 类电缆但存在各种问题。
- IsoEthernet 试图结合以太网和 ISDN,虽有设想但未获广泛应用。
重要细节:
- 电话电缆扭绞频率称为节距,不同对常使用不同节距避免互锁。
- 10BASE-T 前的 StarLAN 为 1Mbps 用 1BASE5 描述,后为 10BASE-T。
- 100BASE-T4 为半双工,用 4 对 3 类电缆,T4 项目主要由 Broadcom 推动。
- 100BaseVG 用 4 对 3 类电缆,采用独特的全双工和半双工切换方式及令牌传递方案。
- T4 和 VG 虽利用现有 3 类电缆但存在半双工、复杂昂贵、可靠性等问题,TX 因更标准化等优势占据主导。
- IsoEthernet 用 2 对 3 类电缆,10Mbps 用于以太网帧,6.144Mbps 用于 96 个 64Kbps B 通道,用于电话和视频会议,但未获成功。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