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这篇文章介绍了帷幄科技作为一家成立8年的ToB公司,在完成超6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后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业务,同时探讨了创始人叶生晅的商业理念、产品策略以及对AI技术与商业模式的独特见解。文章还详细讨论了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融资逻辑、全球化扩展计划,以及创业过程中对组织管理的创新思考。
关键点
- 帷幄科技成立8年,经历了高光和低谷,于今年完成超6000万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淡马锡、线性资本等。
- 创始人叶生晅强调商业的本质是赚钱,认为改变世界是次要的目标。
- 帷幄科技的产品聚焦于企业AI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垂直领域实现AI落地,例如智能工牌用于销售话术培训、客户分析等。
- AI技术被视为基础设施级别的变革,SaaS公司若缺乏AI部分将难以吸引客户。
- 帷幄科技从成立之初便开始做硬件,尽管开发周期较长,但硬件能力成为了公司的竞争壁垒。
- AI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但并未改变客户需求的本质。
- 东南亚市场的融资选择主要因当地ToB和AI公司稀缺,同时东南亚投资者更看好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
- 帷幄科技计划全球化扩展,尤其进入日本和欧美市场,以提升估值。
- 公司强调小而精的组织架构,要求员工具备多项技能,例如BD需能搭建agent。
- ToB业务强调深度服务与长期合作,AI技术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剩余问题需要企业提供额外价值。
- 创始人认为商业研究与深科技研究难度相当,选择创业方向主要基于ROI的落地性。
- 对于大模型和云厂商的商业模式,创始人认为其属于重资产类型,利润较低。
- 创始人强调真正的壁垒是“规模化”,初创公司需快速找到市场变化以实现增长。
- 东南亚市场灵活性较高,尤其印尼市场具有独特的商业环境。
- 出海业务尤其是ToB领域需创始人亲自参与,难度较高,但竞争者少时反而更容易盈利。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