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Cursor:这篇文章你们觉得如何做出这么“好用”的 AI 编辑器的?

主要观点:介绍了 AI 辅助编程工具 Cursor 从无到有成为受欢迎产品的过程及相关技术细节等。
关键信息

  • 创始人背景硬核,对语言模型感兴趣,因 GitHub Copilot 诞生 Cursor 想法,早期是 Vim 党后转至 VS Code 阵营。
  • 产品迭代靠疯狂实验,只上“自己离不开”的功能,如“预测下一个编辑位置”功能打磨近一年且即将升级,Agent 功能在内部迭代多次才推出。
  • 技术方面,重视上下文窗口(从 4K、8K 到几十万 token)、模型蒸馏(训练大模型后蒸馏出小模型)、追求“好玩”(低延迟、好交互)等。
  • 自建索引设施、推理服务,优化 GPU 资源调度,选择 DeepSeek 模型,认为编码方式会渐进进化,AI 参与增多但开发者仍为主导。
    重要细节
  • 早期想法包括文档写需求让模型生成代码等,有些很快落地成核心功能,有些仍在迭代。
  • 模型蒸馏过程是先训练大模型收集数据,再蒸馏出小模型,不断迭代提升性能。
  • 自建索引系统基于 S3 和向量数据库,每天处理几十亿文件,还在优化团队共享代码库索引。
  • Tab 模型基于 DeepSeek V2 定制,每天调用量上亿次。
  • 未来 Agent 能处理更复杂任务,软件开发变革会渐进发生,AI 让写代码更“好玩”更强大。
  • Cursor 以开发者体验和需求为核心,不追求短期噱头,提升产品价值和用户体验。
阅读 9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