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许多 BI 工程师精心制作的仪表盘无人使用,原因是未驱动行动,这是系统性问题,数据背后的“为何”被忽视。如一个跨职能产品团队的仪表盘因逻辑缺陷误导决策,导致策略失误。现代 BI 栈虽丰富但多止于表面,未注重决策效用。干净的后端和良好的数据工程实践对有用的 BI 至关重要,如去重事件、在 dbt 中建模业务 KPI 等。应将 BI 视为产品,注重用户、反馈和迭代,如跟踪仪表盘使用情况。心态比工具集更重要,要定期审计指标目录。良好的 BI 架构应将各环节紧密相连,如通过 Airflow 触发警报。未来的 BI 趋向模块化、声明式和无头化,如使用 Cube.dev 定义可复用的 KPI。
关键信息:
- 精心制作的仪表盘可能无人使用,因未驱动行动。
- 现代 BI 栈存在止于表面、不注重决策效用的问题。
- 数据工程实践如去重事件、建模 KPI 很重要。
- 要将 BI 视为产品,注重用户反馈和迭代。
- 心态比工具集更关键,要定期审计指标目录。
- 良好的 BI 架构应各环节紧密相连,未来趋向模块化等。
重要细节:
- 以跨职能产品团队为例,说明仪表盘逻辑缺陷导致的问题及纠正方法。
- 介绍多种用于 BI 的工具如 BigQuery、Airflow、dbt 等。
- 给出不同的 SQL 代码示例,如去重事件、 cohort 分段等。
- 提及通过 SQL 和 Python 实现的警报触发机制。
- 介绍未来 BI 的发展趋势如 Cube.dev 等。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