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通过逐步攻击一个有缺陷的第三方应用授权用户的实现,介绍 OAuth 2.0 授权流程及各种攻击和防范措施,最终达到安全的第三方认证方式。
关键信息:
- 最初简单方式是让用户直接提供用户名密码给应用,存在安全风险。
- 生成访问令牌可限制权限,但手动操作不友好,可让应用代劳。
- 早期 OAuth 实现的隐式流易受攻击,需确认请求来源。
- 攻击包括重定向 URI 操纵、跨站请求伪造、监听访问令牌等。
- 采用 PKCE(Proof Key for Code Exchange)、确保重定向 URI 匹配等措施可增强安全性。
- 最终到达 OAuth 2.0 授权码流与 PKCE 的安全标准流程。
重要细节: - 攻击 1 中用户直接提供密码导致账户全暴露,后改为生成访问令牌但手动操作麻烦。
- 攻击 2 中任何人可冒充他人获取访问令牌,需 Hooli 确认请求来源。
- 攻击 3 中恶意竞争者可通过修改重定向 URI 窃取访问令牌,需注册合法 URI。
- 攻击 4 中通过跨站请求伪造可让用户登录到恶意账户,需使用 state 防止。
- 攻击 5 中可通过监听访问令牌获取用户信息,需用授权码流并确保安全存储秘密。
- 攻击 7 中可在信任的重定向 URI 上进行操纵,需再次发送当前 URI 验证。
- 最终流程包括生成随机字符串、重定向、确认、POST 请求获取访问令牌等步骤。
- 提醒实际规范更长,不应自行实现 OAuth 客户端,可参考相关资源深入学习。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