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命令行界面复兴

主要观点:过去几年新 CLI 工具的编写速率回升,人们在重新思考和改写命令行界面的基础工具,这一趋势有其原因且是好事。
关键信息

  • 历史:终端和命令行界面历史悠久,多数 Linux 基础 CLI 工具比 Linux 本身还早,近几十年也有新工具出现。
  • 现状及原因:终端和 Linux 生态变化,导致 CLI 工具开发复苏,人们重新思考和创新旧工具,探索解决方案空间。
  • 从过去吸取的教训:包括良好的开箱即用体验(如 fish 壳、Helix 编辑器)、有用的错误消息(如 Nushell)、简洁易发现的文档(如 which-key)、常见用例应简单(如 fd)等。
  • 摆脱历史包袱:许多工具因用途改变而进化,有时需制作新工具,如 Just 命令运行器。
  • 语言选择:CLI 工具的语言选择从 C 转变为 Rust 和 Go,其配套库降低了入门门槛。
    重要细节
  • 各工具的创建时间、语言及特点,如 fish 正在用 Rust 重写,Just 受 GNU make 启发等。
  • 不同工具在错误消息、文档、开箱即用体验等方面的对比,如 Git 和 Nushell 的错误消息差异、which-key 插件等。
  • 各种语言的配套库对 CLI 工具开发的影响,如 Rust 的 Clap 等库。
阅读 15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