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型语言模型对抗攻击的一些注意事项

这是一篇关于人工智能(AI)安全与安全相关研究的综述文章,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 引言(Intro):作者与行业专家朋友交流后,意识到自己参与构建的一些 LLM 应用在安全方面存在不足。如今进入 AI/LLM 时代,应用逐渐变得智能化,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风险,如恶意利用 LLM 生成有害内容等。作者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对 AI 安全与安全空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总结了研究成果。
  • 术语(Terminology):介绍了 LLM 的训练过程(预训练和微调)、指令调优等概念,以及安全研究人员将对抗攻击分为目标攻击和非目标攻击、黑盒攻击、白盒攻击和灰盒攻击等类别,还提到了攻击的主要机制,如越狱攻击、提示注入和上下文污染等。
  • 越狱攻击(Jailbreak Attacks)

    • 基于人类的越狱攻击(Human-based jailbreaks):通常是黑盒攻击,攻击者通过手工制作越狱提示来欺骗 LLM 泄露信息或违反安全约束,如 DAN、AIM 和前缀注入攻击等。这些攻击早期较为有效,但随着 LLM 提供商的改进,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优化攻击提供了基础。
    • 基于混淆的越狱攻击(Obfuscation-based jailbreaks):利用 LLM 训练中的间隙,通过混淆技术(如 base64 编码、摩尔斯电码、祖鲁语等)绕过 LLM 的安全机制,展示了 LLM 的意外学习能力,但也存在安全隐患。
    • 基于优化的越狱攻击(Optimisation-based jailbreaks):利用优化算法(如贪婪坐标梯度、AutoDAN、PAIR 和 TAP 等)生成越狱输入,白盒攻击(需要访问模型参数)更难防御,这些攻击未来可能会更普遍,尤其是在多代理设置中。
    • 荣誉提及(Honorary mentions):介绍了一些其他的 NLP 攻击,如 HotFlip 和 TextFooler,它们在不同的攻击场景中具有一定的特点。
  • RatGPT(远程访问特洛伊木马 GPT):作者介绍了将 ChatGPT 转变为恶意软件代理的研究,通过越狱 LLM 生成恶意代码,并利用 LLM 访问互联网的特性实现远程控制和恶意活动。
  • 结论(Conclusion):大多数研究认为 LLM 目标之间的紧张关系(既要有帮助性又不能有害)是越狱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指出了微调不足和对齐方法的局限性等问题。作者表示将继续探索提示注入攻击等相关内容,并希望未来的 AI 能将人类视为朋友。
  • 白皮书(Whitepapers):列出了文中引用的关于 AI 安全与安全研究的白皮书列表。

总之,文章深入探讨了 AI 安全领域的各种攻击和相关研究,强调了安全在 AI 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阅读 11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