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2000 年代的网络浏览器较枯燥且更新不勤,IE7 发布是大事,Opera 是独立替代品,“活标准”兴起及谷歌 Chrome 采用快速发布模式改变了这一局面。Mozilla 采用相同模式后,其身份逐渐消逝,如今仍有项目考虑放弃稳定性,如 MariaDB 和 Debian 对 Firefox 的处理。作者曾维护 NetBSD 的 Firefox ESR 包,常需诊断回归问题,最终因 Mozilla 决策转向而放弃,转用 Pale Moon,Pale Moon 让其感觉良好,如今在网络重要的时代,需要适用于小众平台的通用浏览器,注重 HTML+JS 运行,避免追逐无用框架,打破技术垄断。
关键信息:2000 年代浏览器情况、IE7 与 Opera、“活标准”与 Chrome、Mozilla 模式转变及后续、作者维护经历、转用 Pale Moon 及感受、对通用浏览器的需求。
重要细节:微软按自己节奏发布 IE7 而其他行业加速;Mozilla 采用快速发布模式后身份变化;MariaDB 采用快速发布计划及分销商反应;Debian 只打包 LTS 版本;作者在 NetBSD 维护 Firefox ESR 包的经历;新发布中已修复功能常被破坏;Mozilla 决定引入内置“AI”聊天机器人;Pale Moon 让作者感觉良好及新发布特点;对通用浏览器的期望及对现状的思考。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