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缓冲区膨胀:端到端拥塞控制无法避免延迟尖峰 | APNIC 博客

主要观点:

  • 端到端拥塞控制方法(如 TCP 和 QUIC)是避免互联网拥塞的主要方式,但存在根本局限性,无法避免延迟尖峰。
  • 网络中链路容量快速变化时,如 Wi-Fi 和 5G,端到端拥塞控制无法提供可靠的低延迟互联网。
  • 缓冲膨胀是互联网延迟的常见原因,虽有减少缓冲膨胀的进展,但仅消除静态队列不足以接近理想的光速互联网,瞬态队列也会影响性能。
  • 计算了端到端拥塞控制在最佳情况下的最小排队延迟,结果适用于所有端到端拥塞控制算法,拥塞信令方法也无法解决该问题。
  • 提出了避免延迟尖峰的解决方案,包括预见未来、低利用率链路、区分流量、链路多样化等。

关键信息:

  • 近期论文描述端到端拥塞控制方法的局限性,指出在链路容量快速变化的网络中其无法提供可靠低延迟服务。
  • 缓冲膨胀导致不必要的排队,增加延迟但不提高吞吐量,虽有减少缓冲膨胀的工具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 计算得出端到端拥塞控制在最佳情况下的排队延迟,该结果适用于多种拥塞控制算法。
  • 避免延迟尖峰的解决方案及其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重要细节:

  • 在最近的 IAB 研讨会上,发现端到端拥塞控制可实现可靠低延迟的常见误解。
  • 两篇调查论文指出容量变化是 5G 网络拥塞控制的主要问题,但未提及根本局限性。
  • 介绍了不同情况下避免延迟尖峰的具体方法,如预见未来需考虑容量变化原因,低利用率链路需考虑带宽成本等。
  • 作者 Bjørn Ivar Teigen 是 Domos 研究负责人和奥斯陆大学博士候选人,研究兴趣包括排队论等。
阅读 10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