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作者为修复 80 年代的经典电脑 Macintosh 128K 展开一系列历程,包括寻找机器、解决硬件故障(内存芯片问题)、维护软盘驱动器及考虑对塑料外壳进行 Retrobright 处理等,最终完成修复并迎接 Mac 40 周年。
关键信息:
- Macintosh 128K 最初定价 2495 美元,虽有新技术但存在硬件妥协,未完全达到预期销售目标。
- 寻找 128K 机器需通过 eBay 等渠道,完整且能运行的机器价格在 2000 - 4000 美元,非功能机价格较低。
- 开机时出现著名的“恶魔音”及“Sad Mac”图标,代表硬件故障,经分析确定是 3 个内存芯片故障,位置在主板上。
- 修复需更换内存芯片,作者因焊接技能不足委托表弟操作,最终成功开机。
- 软盘驱动器对 Macintosh 128K 极为重要,其早期版本有容量限制及格式不兼容问题,需维护润滑。
- 作者起初因考虑历史感而未处理外壳脏黄问题,后尝试 Retrobright 处理失败,最终决定找专业人士喷漆使外壳变美。
重要细节: - 1984 年苹果将 Jobs 从“Lisa”项目调至 Macintosh 项目,后者定位更亲民但成本增加。
- 早期 Macintosh 128K 设计旨在防止非专业用户自行维修,如使用特殊的 Torx T15 螺丝。
- 内存芯片为 Micron Technology 的 MT4264,64Kbit DRAM 芯片,可从私人卖家或 vintage 组件供应商处获得。
- 软盘驱动器为 3.5 英寸,是当时的创新,但早期版本存在容量和格式限制。
- Retrobright 配方含高浓度过氧化氢等,用于恢复 ABS 塑料原色,但存在实验失败和长期影响的情况。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