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龙芯能赶上西方设计吗?可能不行。

主要观点

  • 介绍了龙芯(Loongson)系列处理器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 Godson - 1 到最新的 3A6000 等。
  • 对比了龙芯与 AMD、Intel 等西方公司处理器在不同时期的性能表现,包括时钟频率、每时钟性能、缓存容量等方面。
  • 指出龙芯在性能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时钟速度较低、核心数相对较少、软件生态系统不完善等。
  • 强调了良好的 CPU 设计需要平衡时钟速度和每时钟性能,以及全球化和专业化对芯片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信息和重要细节

  • 早期产品:Godson - 1 是 32 位、2 宽乱序核心,Godson - 2 是 64 位、4 宽乱序核心,在时钟速度和性能上有较大提升,但仍落后于同期的 AMD 和 Intel 产品。
  • 后续改进:Godson - 2E 增加时钟速度至 1GHz,Godson - 2G 采用 65nm 工艺并增加 L2 缓存,Single core CPUs 发展到多核心的 Godson 3 等。
  • 与其他公司对比:2006 年 AMD 沿用 K8 设计,Intel 推出 Core 2 架构,龙芯在时钟速度和性能上与它们存在差距。到 2011 年,Intel 的 Sandy Bridge 与龙芯 3B 在向量支持等方面各有优势,但 Intel 时钟频率更高。
  • 当前状况:2024 年,龙芯 3A6000 是四核芯片,性能仍受时钟速度低影响,且核心数落后于同期的 AMD 和 Intel 产品。在软件方面,存在二进制不兼容、浏览器性能差等问题。
  • 发展困境:龙芯面临工艺节点落后、无法享受全球化和专业化带来的好处等困境,即使获得资金和人才,也受限于国产设计的目标。
阅读 53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