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介绍了使用 BIND 的dnssec-policy
功能为当前未签名的 DNS 区域签名的相关内容,包括dnssec-policy
的介绍、与旧的auto-dnssec
的区别、默认策略、签名过程、观察日志和状态、等待状态转换、发布 DS 记录以及日志和时间等方面。
关键信息:
dnssec-policy
可自动化管理区域的 DNSSEC 密钥并保持区域签名,可在named.conf
顶层添加dnssec-policy
块定义策略。- 与
auto-dnssec
相比,DNSSEC 密钥现在受named
控制,无需使用dnssec-keygen
和dnssec-settime
命令。 - 有预声明的
dnssec-policy default
策略,可根据需要声明自己的策略。 - 签名过程包括添加
dnssec-policy default
语句、进行编辑后运行rndc reconfig
命令,可在日志中观察到相关信息。 dnssec-policy
状态有隐藏(HIDDEN)、传闻(RUMOURED)、无处不在(OMNIPRESENT)、非保留(UNRETENTIVE)等,需等待状态转换完成。- 发布 DS 记录需进入密钥目录运行
dnssec-dsfromkey
命令,并通知父区域管理员,之后通知dnssec-policy
machinery 已完成。
重要细节: named.conf
中zone
块内可添加dnssec-policy
语句指定应用的策略,dnssec-policy
不负责维护父区域的 DS 记录。- 签名时区域需有内联签名或动态更新,签名后可通过
rndc dnssec -status
命令查询状态。 dnssec-policy
默认日志较少,可通过rndc trace 3
增加named
的调试级别获取详细信息,包括状态转换时间约束等。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