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日历的数据库设计:一个教程

这是一篇关于数据库设计的教程,旨在展示如何为一个具有相当复杂性的实际项目设计数据库表。

主要观点

  • 先构建完整的逻辑模型,再基于逻辑模型构建表设计。
  • 介绍了谷歌日历功能的大部分实现,包括不同类型的事件(全天、基于时间、重复等)及其属性、链接等。
  • 强调了逻辑模型与物理模型的区别,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

关键信息

  • 引入了多个锚点(Anchor),如 User、DayEvent、TimeEvent 等,并定义了它们的属性和链接。
  • 详细讨论了各种事件类型的特点,如全天事件与基于时间事件的区别,重复事件的各种属性等。
  • 介绍了物理模型的设计,包括选择表名、列名和物理数据类型等。

重要细节

  • 逻辑模型用简单的表格格式表示,用简短的正式句子定义数据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 不同类型的事件在时间、时区等方面的处理方式,如全天事件可跨多天,基于时间事件可在不同时区等。
  • 对于重复事件,有多种重复频率和相关属性,如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等,以及重复的限制条件。
  • 在物理模型设计中,提到了“one table per anchor”的策略,以及不同类型链接(1:N、M:N)的处理方式和表结构设计。

总结来说,这篇教程通过谷歌日历的示例,详细讲解了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和要点,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对数据库设计初学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阅读 10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