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 对 1982 年的《Choplifter》游戏进行逆向工程,分析其代码、技术和设计,以学习编写 Apple II 游戏的方法。
- 介绍了逆向工程的过程、使用的工具(如 Virtual II、HexFiend、da65、GIMP 等)以及遇到的各种挑战和解决方法。
- 探讨了游戏的特点,包括单加载、48k 限制、早期开发等,以及其在 Apple II 平台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 分析了游戏中的各种代码结构、技术细节(如跳转表、内联参数、调试技巧等),并指出了一些可能的改进和优化方向。
- 还发现了游戏中的一些秘密特征(如调试工具、垂直滚动支持等)和存在的漏洞(如链表初始化错误)。
关键信息:
- 1977 年至 1993 年 Apple II 电脑系列运行良好,《Choplifter》是其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 游戏由 Dan Gorlin 于 1982 年编写,在 Apple II 平台上保持了 16 年的卓越地位。
- 逆向工程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工具,包括模拟器、十六进制编辑器、反汇编器和图像编辑器。
- 游戏的特点包括单加载、48k 限制、早期开发等,这些特点使得逆向工程相对容易。
- 分析了游戏中的各种代码结构和技术细节,如跳转表、内联参数、调试技巧等。
- 发现了游戏中的一些秘密特征,如调试工具、垂直滚动支持等,以及存在的漏洞,如链表初始化错误。
重要细节:
- 选择 4am 破解的《Choplifter》磁盘镜像,因其是最纯净的版本。
- 采用“中间向外”的逆向工程方法,从键盘处理程序开始,逐步扩展到其他代码。
- 遇到的大难题包括实体表、精灵几何和分层系统等,通过游戏开发经验和各种技巧来解决。
- 讨论了游戏渲染系统的特点,如过多的擦除和重绘,以及像素级准确的渲染方式。
- 分析了跳转表的使用情况,认为它们是开发工具,但也存在性能问题。
- 介绍了内联参数的使用方法及其对反汇编的影响。
- 调试过程中使用了二进制比较、源代码和反汇编对照等方法,快速定位和修复错误。
- 注意到游戏中存在一些未使用的代码(死代码)和调试工具。
- 由于未逆向工程 Dan 的加载器,自行编写了基于 ProDOS 的加载器,导致游戏在加载和首次启动时出现一些差异。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