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 代码可能完美无缺,但外部世界不可靠,程序需准备应对各种情况,包括网络故障、打印机起火等,需考虑操作可能成功、失败或永远挂起。
- 简单的超时参数(timeout=)不支持抽象,在不同层级的 API 中使用会导致实现复杂且破坏抽象,如在 Python 的 boto3、requests 等库中。
- 绝对截止时间(deadline=)可组合,但使用时需用户手动转换,增加了使用成本,仍有抽象缺失。
- 取消令牌(CancelToken)可封装取消状态,将超时信息抽象为对象,使其更易使用和强大,能处理超时和任意取消,但实际中易被人类遗忘而导致潜在错误,如 C#和 Go 的底层网络原语缺乏取消令牌支持。
- Trio 的取消范围(CancelScope)是一种人性化的超时和取消解决方案,通过 with 块创建取消范围,将取消令牌隐式应用于内部阻塞操作,支持嵌套,可控制取消状态,有屏蔽机制和逃逸通道,与 Trio 的异步/等待机制紧密结合,适用于并发编程,能更好地处理超时和取消。
- 取消范围不仅适用于 Trio,同步单线程 Python 可通过一些限制使用,asyncio 需解决与现有架构的阻抗不匹配等问题,其他语言也需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调整。
关键信息和重要细节:
- Python 标准库中 threading.Lock 和 socket 模块的超时设置方式。
- 如 boto3 的 S3.Client.get_object 内部通过 requests 库进行 HTTP 请求,再通过 socket 模块进行网络通信,不同层级 API 的超时处理问题。
- Go 的 socket 层使用 deadline=参数的方式。
- Joe Duffy 的取消令牌工作以及 Go 的 context 对象的相关内容。
- Trio 的取消范围的工作原理,如 with trio.open_cancel_scope()、trio.move_on_after()等的使用,以及在嵌套、检查取消点、屏蔽机制、并发处理等方面的特点。
- 不同环境中应用取消范围的限制和考虑,如同步单线程 Python 的局限性、asyncio 的架构问题以及其他语言的调整需求等。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