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80 年代,DARPA 花费 10 亿美元试图构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天网——古未来

1983 年至 1993 年,DARPA 花费超 10 亿美元开展“战略计算倡议”项目,目标是推动计算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边界,构建类似《终结者》电影中的反乌托邦未来,即打造“天网”。

  • 经济军备竞赛:该项目起源与美日在 80 年代初的技术竞争有关,日本欲构建新一代超级计算机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美国担心失去技术优势,DARPA 称其目标是为国家经济利益,会将技术转让给私人企业以刺激经济,并确保技术不会落入竞争对手手中。
  • 与星球大战计划的联系:战略计算计划引发学术界热议,有人质疑其能否实现,也有人担心会导致自主机器人军队的出现,该计划与星球大战计划概念上有重叠,虽有人称二者无关,但从早期开始两者就有联系,若二者都成功,将是天然的合作者。
  • 在陆、海、空的应用:该项目有三个应用旨在证明其潜力,包括自主陆地车辆、飞行员助手和航空母舰战斗管理系统,这些应用基于先进计算机,旨在提高军事力量的集成度。
  • 1985 年的无人驾驶车辆:自主陆地车辆是最具威胁性的产品,马丁·玛丽埃塔公司赢得建造实验性 ALV 的投标,但其视觉系统存在问题,无法应对环境变化,虽在 1987 年达到重要里程碑,但最终在 1988 年被放弃。
  • 现实中的 R2-D2:飞行员助手被设想为类似 R2-D2 的智能伴侣,能理解飞行员的语言并提供帮助,但未像 ALV 那样受到美国媒体关注,如今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可见其研究成果。
  • 隐形机器人顾问:战斗管理系统是第三个应用,是整个作战行动的大脑,因其更隐蔽而未受太多关注,但每个技术最终都将在需要的地方使用。
  • 拼凑“天网”:战略计算倡议的各个组件构成一个更大的假设系统,可能改变 21 世纪战争的性质,如今这些技术在 21 世纪初已屡见报端,谷歌收购波士顿动力引发对自主机器人军队的担忧,军事和民用技术的界限已模糊。
  • 战争与和平的未来:90 年代初该项目因无法实现 DARPA 想象中的强人工智能而终止,但如今这些技术仍在发展,超级智能、互联机器人的未来即将到来,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技术是几十年研究和数亿美元投入的结果。
阅读 10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