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 曾写过关于剖析器输出可能误导人的文章,有人提出用调试器的 Ctrl-C 代替剖析器,虽起初嗤之以鼻,但随着生活态度变化,认为 Ctrl-C 剖析在某些情况下有效。
- 以一个程序启动慢为例,通过 Ctrl-C 能发现是 nlohmann JSON 解析器的问题,之后有人据此修复;在切换链接器时,通过 Ctrl-C 剖析 gdb 能找到问题根源。
- Ctrl-C 剖析往往足以解决简单问题,比学习使用剖析器及解读其输出容易得多,调试器比剖析器工作需求少。
- 剖析器仍有存在必要,如在比较新旧链接器版本时,剖析器能发现细微差异;但 Ctrl-C 剖析有局限性,如对采样频率低、尾延迟等情况效果不佳,在多线程等系统中也不适用。
- 有多种剖析器,各有优缺点,而 Ctrl-C 调试简单易行,虽原始但有时效果不错,应给予其热情支持。
关键信息:
- 提到 nlohmann JSON 解析器、LLD 链接器、gdb 等工具及相关问题。
- 阐述 Ctrl-C 剖析与剖析器的区别及各自适用场景。
- 提及 MIPS “重定位松弛”等技术概念。
重要细节:
- 某人在评论中提出用 Ctrl-C 代替剖析器,作者起初不以为然,后改变看法。
- 举例说明通过 Ctrl-C 找到程序启动慢和链接器相关的问题及解决过程。
- 详细介绍剖析器和 Ctrl-C 剖析在不同方面的特点和局限性,如采样频率、尾延迟等。
- 提到多种剖析器的优缺点,如模拟剖析器、跟踪剖析器等。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