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随着人工智能(AI)热潮,科技巨头加强了对其发展和使用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企业风险投资、提供云服务、吸引AI人才、影响研究方向等。开源虽被视为对抗力量,但也被巨头利用。需有面向人民和地球的非营利性AI替代方案,包括开放数据集和公共研究机构。
关键信息:
- 2019 年微软投资 OpenAI 并获得特权,OpenAI 法律结构变更,部分研究人员离职成立 Anthropic。ChatGPT 成功后微软又投资 100 亿美元,如今拥有其 49%股份。
- 科技公司常采用双重股权结构,如谷歌、Meta 等,这种结构使股东分为多数但控制能力弱和少数统治的两类,且控制可在组织层面实现。
- 谷歌、微软和亚马逊积极投资数百个 AI 初创公司,通过企业风险资本获取能力、知识等,控制多数 AI 初创公司,且投资范围广泛。
- 所谓公共云实则高度集中和盈利的私有业务,亚马逊、微软和谷歌控制全球 65%的云计算市场,云服务为企业带来便利同时也导致更高的资产集中,且巨头通过云信用等方式吸引客户和控制市场。
- AI 依赖数据、计算和代码,科技巨头控制着这些要素,从学术界吸引 AI 人才,通过参与 AI 会议控制研究方向,在 AI 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 开源本可作为对抗巨头的方式,但微软收购 GitHub 并利用开源获利,同时将部分解决方案开源以增强控制,如谷歌的 Android 和 Meta 的 Llama,开源虽有好处但仍在巨头控制之下。
重要细节: - 2014 年 DeepMind 被谷歌收购,2023 年 11 月 OpenAI CEO Sam Altman 被解雇后又被微软庇护并复职。
- 1980 年以来科技行业双重股权上市比例逐渐增加,2020 年代始终高于 40%。
- 2023 年三大科技公司投资占 AI 初创公司融资的三分之二,谷歌在投资数量上排名第三。
- 亚马逊 AWS 市场份额领先,微软和谷歌增长迅速,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 科技巨头通过各种云服务获利,如 IaaS、SaaS、DaaS 等,且对云服务提供商有很强的控制力。
- 科技巨头在 AI 研究方面投入巨大,引领世界研发支出排名,还通过与学术界合作等方式控制研究。
- 开源在 AI 领域虽有一定作用,但仍被巨头利用,如 Meta 的 Llama 开源案例。
- 政策讨论应关注 AI 的编码、开发主体和利润分配等,而非仅聚焦基础模型的机构。需提供公共 AI 替代方案,如用于解决重大挑战、数据团结和大型合作等。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