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 Raft:第 4 部分 - 键/值数据库

这是一系列介绍 Raft 分布式共识算法及其在 Go 语言中完整实现的文章的第 4 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 系列文章列表:包含Part 0: Introduction等 5 部分。
  • 实现键值数据库:用 Raft 模块实现具有强一致性语义的复制键值数据库,代码位于此目录

    • 作为状态机的键值数据库:支持 PUT、GET、CAS 等操作,如 PUT("x","2")等命令应用于空数据库会得到特定结果。
    • 系统图:构建包含 3 个副本的完整 KV DB 系统,包括服务和客户端库,各部分通过 RPC 连接。
    • KV 服务架构:由 Raft 服务器、底层数据存储和 HTTP 服务器组成。
    • 命令:定义用于 KV 服务的 Command 结构体,包含多种命令类型和相关字段,服务的 Raft 集群 ID 是命令的一部分。
  • PUT 请求的处理流程:客户端发送 PUT 请求到服务,服务的 HTTP 处理程序接收并提交给 Raft CM,等待命令提交并通知客户端,同时其他服务也更新数据存储,这两个过程并发执行。
  • KV 服务代码详解

    • 服务结构体:包含 Raft 服务器、数据存储、HTTP 服务器等字段,通过 New 函数创建服务。
    • HTTP 服务器启动:在 goroutine 中启动 HTTP 服务器,处理不同的请求。
    • 更新器协程:负责读取 Raft 的提交通道并更新数据存储,同时通知订阅者。
    • 处理 PUT 请求的代码:包括提交命令、注册订阅、等待提交通知等步骤,需注意领导者判断和安全性检查。
  • 一致性保证:KV 服务基于 Raft 共识具有线性化和可序列化特性,是严格可序列化的,能提供强一致性保证,但在网络分区时牺牲可用性,可作为底层服务用于协调分布式锁等。
  • 通过 Raft 日志处理只读操作:将所有命令(包括只读的 GET)通过 Raft 日志处理,避免出现 stale reads 等问题,这是 Raft 论文中明确指出的解决方案。
  • KV 客户端:封装了与 KV 服务交互的逻辑,包括查找和跟踪集群领导者,通过 send 方法发送请求,处理上下文和超时等情况。
  • 未来工作:当前简单的客户端在处理命令超时和重试时可能导致非线性化行为,下一部分将详细讨论该问题及解决方案。
阅读 7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