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作者在汉诺威 Maker Faire 看到相关演示后,搭建 GPU 测试平台,测试并记录了 Pi OS amdgpu
Linux 内核补丁的当前状态、应用方法及实现完整外部 GPU 支持的待办事项。
关键信息:
- 硬件设置:可通过 JMT 外部显卡支架或 uPCIty Lite 连接显卡到 Pi 5,还需提供足够电力,如使用 LIAN LI 750W SFX PSU 等。
- 选择显卡:选择 Polaris 代 AMD 显卡,如 RX 460 4GB,因其新到可使用开源驱动且旧到驱动细节已知,还需在
/boot/firmware/config.txt
中添加dtparam=pciex1_gen=3
以强制 Gen 3 速度。 - 应用内核补丁:连接硬件并配置 Gen 3 速度后,需重新编译 Linux 内核,下载并应用相关补丁集,还需补丁 Coreforge 的优化
memcpy
库,在make menuconfig
中启用 AMD GPU 驱动,编译并安装内核,安装 AMD 固件。 - 4K 游戏:Pi 5 支持 4K 显示输出,搭配 RX 460 可实现 4K 60Hz 流畅输出,运行游戏如 SuperTuxKart 可在 4K 下设置最高画质,内部 VideoCore GPU 在 1080p 最高画质下也不可玩,还安装了 Doom 3 并实现 4K 60fps 稳定运行,但未安装 Steam。
- 其他 GPU 用途:Polaris 代 AMD 显卡 ROCm 支持多年前已被放弃,用于计算有难度,但用于转码有潜力,如支持 10 位 H.264 转码,但作者尚未在自己的设置中实现,Coreforge 机器已显示支持 H.264 等转码。
- 待办事项:配置稳定但仍存在内存对齐错误和驱动不完全兼容问题,如 Chromium 浏览器有时会冻结,希望内核驱动能支持所有 AMD GPU 代,且 PCI Express Gen 3 x1 总线速度是限制因素但有很多应用场景已足够。
重要细节:
- 作者使用的各种硬件设备及价格,如 JMT 外部显卡支架、Oculink 电缆、Pineboards HatDrive、LIAN LI 750W SFX PSU、ATX 24-pin Power Switch 等。
- 各种命令及操作步骤,如
lspci
识别显卡、make menuconfig
配置内核、wget
下载补丁等。 - 不同显卡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如内部 GPU 和外部 RX 460 在游戏和视频测试中的帧率等。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