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E.F. Codd 的“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关系模型”极具影响力,定义了至今仍广泛使用的概念,奠定了关系数据库行业的理论基础。从早期数据存储方式到关系模型的发展,包括 IMS、IDS 等系统,以及 DBTG 标准的形成和 System R、INGRES 等研究项目,推动了关系数据库技术的进步。SQL 语言在不断发展和标准化过程中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查询语言,开源 SQL 实现也蓬勃发展,同时出现了 NoSQL 运动,但关系模型仍占据主导地位。
关键信息:
- 1970 年 Codd 论文发表,作者当时在 IBM 工作并参与数据管理研究。
- 关系模型在 70 年代被证明可行,80 年代相关产品增多。
- IMS 以层次结构存储数据,IDS 允许记录以任意复杂网络连接。
- DBTG 致力于标准化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口。
- 作者从对 DBTG 感兴趣到接触 Codd 的关系模型并转变。
- System R 和 INGRES 项目开发工业级关系数据库原型并发表大量论文。
- 1974 年 SIGFIDET 会议上 Bachman 和 Codd 对各自数据模型的辩论成为重要分水岭。
- SEQUEL 语言由 Ray Boyce 和作者设计,后演变为 SQL。
- 关系数据库在 80 年代商业化,多个公司推出产品。
- ANSI 成立委员会制定数据库语言标准,以 SQL 为基础。
- 90 年代开源 SQL 实现出现,MySQL、PostgreSQL、SQLite 等广受欢迎。
- 多年来 SQL 受到批评,但仍广泛使用且不断进化。
- 关系模型及 SQL 能在计算机行业中存活 50 年有多种原因。
- NoSQL 运动特点及与 SQL 的关系。
重要细节:
- 1956 年磁盘的出现改变了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
- 1973 年 Charlie Bachman 因 IDS 工作获 ACM Turing 奖。
- System R 项目聚集多地人员在 San Jose 开发,INGRES 项目在 Berkeley 进行。
- 1974 年 SIGFIDET 会议后名称改为 SIGMOD。
- 作者朋友 Ray Boyce 参与 SEQUEL 工作并去世。
- IBM 逐步推出关系数据库产品,Oracle 等公司迅速崛起。
- ANSI H2 委员会推动 SQL 标准的发展和演变。
- 开源 SQL 系统的特点和影响力。
- 关系模型在数据库行业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