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源我们已经忘记的 5 件事 - 愁容墨客

主要观点:

  • “开源”一词由 OSI 创造,并非自然产生,1998 年初在 Netscape Navigator 发布时出现。
  • 1998 年之前大多称“自由软件”,而非“开源”,如 Mozilla 曾试图称“有机软件”。
  • “开源”有精确定义,意味着可售卖、可分享给朋友、平等对待所有软件接收者等。
  • “开源”是“自由软件”的同义词,两者在实践中所指软件相同,只是定义表述不同。
  • 创造“开源”一词是为了推动一种观点,带有一定承诺,如开发软件更便宜、软件 bug 少、早期频繁发布等。

关键信息:

  • OSI 由 Eric Raymond 和 Bruce Perens 等组成,为即将发生的事创造了“开源”一词。
  • Google 找不到 1998 年之前“开源”的提及,常见的是“自由软件”。
  • Bruce Perens 依据 Debian Free Software Guidelines 制定了“开源”的官方定义。
  • 自由软件和“开源”在实践中软件相同,只是定义差异,OSI 希望“开源”是“自由软件”的同义词,Bruce Perens 也这么说。
  • “开源”的承诺包括开发软件更便宜、软件 bug 少等,但这些承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成立。

重要细节:

  • Christine Peterson 提出“开源”一词后消失。
  • OpenBSD 称自己为“自由软件”,享受“pufferfish freedom”。
  • OSI 甚至为“开源”申请了商标,并要求按其商标指南使用。
  • 开源的一些承诺在实践中可能有不同情况,如 Heartbleed 漏洞事件。
阅读 24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