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前 Meta 公司 Oculus 负责人 Hugo Barra 撰写的关于苹果 Vision Pro 的长文,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包括产品定位、硬件设计、软件体验等方面,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一、引言
Hugo Barra 应朋友和同事要求,分享对苹果 Vision Pro 的看法,文章结构清晰,包含多个部分和个人观点,涉及多种主题。
二、Vision Pro 的重要性
Hugo 是 VR 爱好者,认为苹果进入 VR 行业能推动行业发展,Vision Pro 发布会提升了空间计算生态的关注度和好奇心,可能引领大众市场需求和开发者兴趣。
三、Vision Pro 的神奇之处
- 存在感与连接性:高保真透视体验(混合现实)低延迟、校正良好、分辨率高,能通过透视相机看到手机/电脑屏幕,Optic ID 增强了这种存在感。
- 新的 UI 超能力:精确的眼动追踪系统(每只眼 2 个摄像头)和宽视野手追踪系统(手放下或放在腿上也能感知捏合),“gaze + pinch”输入模式是 VR 等效于 iPhone 的电容式多点触摸手势,是 Vision Pro 最重要的成就,将成为 VR 交互的事实标准,开启开发者新思维。
四、硬件方面
- 精心过度设计的“开发工具包”:类似 Oculus Rift DK1 的策略,Vision Pro 搭载过多传感器,重量超 600g,多数人佩戴 30 - 45 分钟就会不适,但其设计初衷是吸引开发者,打造高质量“开发工具包”,提升行业关注度。
- 超高分辨率显示屏:这是苹果进入 VR 市场的关键,Vision Pro 拥有 100%高清的超高清分辨率显示屏,像素密度是最新 iPhone 的 7.4 倍,Quest 3 的近 3 倍,虽仍有改进空间,但树立了新的标准,引发了硬件供应链的竞争。
- 故意模糊的显示屏:苹果未在营销材料中使用“retina”一词,因为 Vision Pro 显示屏未达到视网膜测试标准,苹果故意将其调焦模糊以隐藏纱窗效应,虽损失了一些文本清晰度,但换来更平滑的图形。
- 显著的运动模糊和图像质量问题:Vision Pro 在透视模式下存在大量运动模糊,影响用户体验,还有动态范围小、白平衡不正确、边缘失真和色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部分由硬件限制导致。
- 强大的计算能力:Vision Pro 采用独特的双芯片设计,M2 芯片运行 visionOS 和图形,R1 芯片处理摄像头、传感器和麦克风数据,性能接近 MacBook Pro,为未来将计算任务转移到其他设备奠定基础。
- 外置电池组的战略意义:Vision Pro 配备外置电池组虽引起争议,但这是短期必要决策,长期来看,它为未来更轻的 Vision 头显提供了可能,将电子设备从头显中移出,降低重量,并为使用其他设备驱动头显打开了路径。
五、软件方面
- 与 VR 背道而驰的软件故事:苹果在 Vision Pro 营销中强调 AR,忽视 VR,软件商店缺乏沉浸式游戏,AR 应用质量和数量都令人失望,与 Meta 的 Quest 形成对比,苹果需借鉴 Oculus 的做法激励开发者。
- 定位为生产力和观影“大屏幕”:Vision Pro launch 的软件定位主要围绕接入 2D 应用生态,生产力方面有潜力但存在诸多限制,如部分 iPad 应用不兼容、缺少重要生产力应用、文本输入问题、需携带键盘和触控板、缺乏工作空间持久化等;观影方面,虽显示效果好,但舒适性和社交性问题导致其难以成为日常观影设备。
- 在“未来工作”中的表现:与早期 Oculus 对 VR 在未来工作中的定位相似,Vision Pro 也在尝试成为工作设备,在测试中虽有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显示分辨率不足、透视效果不佳等问题,需要解决诸多软件和硬件限制。
- Apple Immersive 视频:苹果收购 NextVR 后推出的 Apple Immersive 视频格式带来新的媒体体验,8K 分辨率 180 度 3D 视频极具震撼力,但也面临超现实带来的“恐怖谷效应”挑战,在直播体育领域有巨大机会,但需解决社交和体验质量等问题。
六、结论
Hugo 退回了 Vision Pro,认为其在产品市场匹配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解决诸多问题,如提升生产力体验、增加 AR 游戏、改善透视模式等。对于 Meta,Vision Pro 的发布是最好的营销工具,Meta 应推出更好的 Quest Pro 2,在显示、舒适度、交互等方面超越 Vision Pro。
总之,Hugo 对 Vision Pro 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既肯定了其创新和潜力,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