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 Erlang 与其他编程语言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容错性,监督者(supervisor)是其设计的核心部分。
- Erlang 是两层语言,底层是功能性子集,上层是并发子集,功能性子集易学习,挑战在于处理副作用。
- 监督结构明确编码了失败和故障处理,定义了系统的启动和关闭方式,以及对子进程失败的容忍策略。
- 监督者简单,通过
init/1
回调定义子进程和基本策略,有三种策略类型和三种重启策略及频率配置。 - 构建监督树时,要考虑核心和次要功能的重复和瞬态错误,以及重启对不同类型错误的处理效果。
- 监督者在初始化阶段提供稳定状态保证,对于外部服务的连接失败要有正确预期,客户端不应将外部服务的存在作为系统保证。
- 可通过调整监督树结构和添加管理器来处理部分故障和故障传播,通过绘制和讨论监督树来提高系统的容错性。
关键信息:
- Erlang 语言设计注重容错,监督者是核心部分,其结构影响系统启动、关闭和故障处理。
- 功能性子集和并发子集的特点及学习资源。
- 监督者的三种策略类型(one_for_one、rest_for_one、one_for_all)及重启策略和频率配置。
- 核心和次要功能的错误类型及重启处理效果。
- 监督者在初始化阶段的稳定状态保证及对外部服务的预期。
- 通过调整监督树结构和添加管理器来处理部分故障和故障传播的方法。
重要细节:
- Erlang 中数据不可变、局部性强,副作用有限,功能子集通过函数管道处理数据转换。
- 监督树中进程启动和关闭的深度优先顺序,以及每个监督者可设置对子进程失败的容忍策略。
- 不同类型监督者在处理子进程错误时的差异,如 one_for_one 中子进程独立,rest_for_one 中存在线性依赖。
- 对于核心和次要功能的错误处理策略不同,核心重复错误不应进入生产,次要重复和瞬态错误可通过重启处理。
- 监督者初始化阶段的同步性及避免在不稳定初始化时进行重启。
- 管理工人模式的具体步骤和应用场景,以及可根据需求调整和扩展的方式。
- 建议通过绘制监督树、讨论和进行混沌工程来提高系统的容错性。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