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的浏览器:微软反垄断审判 25 年后

1998 年 5 月,美国司法部等起诉微软,称其有掠夺性策略和反竞争商业行为,核心是浏览器 IE 及与商业伙伴的强硬手段。25 年后,司法部又针对谷歌搜索和广告的垄断权力。

第一次浏览器大战

  • MSFT 对互联网变革反应迟缓,直到 1995 年盖茨的“潮汐波”备忘录才开始行动,最初的 IE 基于 Spyglass Mosaic。
  • IE1.0 发布时 Netscape 已领先,之后 MSFT 加大投入,IE3 有了与 Navigator 相似的功能,还推出与 Netscape 技术竞争的 ActiveX。
  • MSFT 利用随 Windows 捆绑 IE 这一独特武器争夺市场份额,政府指责其有反竞争行为,后来 Windows 版本将 IE 集成,引发争议。

    阻止潮流

  • 接下来十年,MSFT 为保持 Windows 相关性采取措施,将 Windows 依赖注入网络平台,停止对浏览器的投资,导致网络平台发展停滞。
  • 微软在反垄断审判中大多未受影响,虽一审败诉但在上诉法院获胜,最终双方达成温和和解。

    网络的第二次机会

  • 21 世纪大部分时间,浏览器在开发人员心中的争夺陷入僵局,谷歌挑战传统,推动更多应用到云端,Chrome 是其推进战略的工具。
  • Chrome 让谷歌在未来网络技术标准化中拥有席位,推动了 HTML 和 JavaScript 的发展,其市场份额逐渐超过其他浏览器,MSFT 也推出新浏览器 Edge 并采用 Blink 引擎。

    浏览器颠覆的反思

  • MSFT 对 Netscape 威胁反应过度,但浏览器确实是关键软件,MSFT 曾领先将浏览器视为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如今移动平台更是如此。
  • 微软对“操作系统”的定义有前瞻性,如今浏览器已成为标配,一些功能也逐渐融入操作系统。
  • 谷歌 Chrome 成为新的浏览器垄断者,控制浏览器给了微软对网络平台未来方向的一定影响力,而 W3C 进展缓慢,后来智能手机的出现给开发者带来新机会,谷歌深知不能放松对 Chrome 的投资。
阅读 11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