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作者 Gary A. Kildall 讲述了 CP/M 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在英特尔的工作开始,到开发 CP/M 系统,经历了诸多困难与挑战,包括硬件设备的缺乏、公司内部的变动等,CP/M 逐渐发展并获得广泛应用,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制造商的软件市场。
关键信息:
- 1973 年,为英特尔设计开发软件工具,提出用 PL/M 语言替代汇编语言编程,PL/M 交叉编译器和 Interp 模拟器已完成。
- 对软盘感兴趣,因资金不足觉得其价格高,后得到 Shugart Associates 的测试驱动器。
- 1974 年秋,John Torode 参与项目,完成控制器,首次让 CP/M 在自制计算机上运行,令人兴奋。
- 之后 CP/M 发展缓慢,英特尔暂停软件开发,John Torode 重新设计控制器并推出 Digital Systems 公司。
- 1975 年 CP/M 首次商业授权,1976 年为 Imsai 公司开发 Basic I/O System (BIOS),形成 IMDOS。
- 1976 年 CP/M 开始在公开市场销售,逐渐流行,形成新公司 Digital Research 支持和发展 CP/M。
- 目前 CP/M 2.0 可管理大容量硬盘,MP/M 也已推出,CP/M 兼容产品种类丰富。
重要细节: - 1973 年时小型计算机系统多用纸带,而软盘数据率高、价格低。
- 作者在构建与 Intellec-8 的接口时遇到困难,转而专注于软件方面。
- 英特尔在发展过程中曾暂停 CP/M 相关工作,后又重新开始。
- CP/M 通过“草根”效应逐渐普及,未出现大量盗版情况。
- 如今 CP/M 兼容产品种类多、价格适中,市场前景乐观。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