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内核密钥保留服务以及为何你应该在你的下一个应用程序中使用它

主要观点:

  • 数字数据安全重要,需保护加密密钥,内存访问违规可能导致密钥泄露。
  • 不同语言在内存安全方面各有优劣,如 Python 虽有边界检查但仍存在漏洞。
  • Heartbleed 漏洞曾导致 OpenSSL 私钥泄露。
  • 可通过将代理进程替换为 Linux 内核来更好地保护密钥,Linux 内核密钥保留服务具备诸多优势。
  • 介绍了 Linux 内核密钥保留服务中的键(key)和密钥环(keyring)概念及不同类型。
  • 通过补丁将 OpenSSH 与 Linux 内核密钥保留服务结合,实现将私钥存储在内核中。
  • 讨论了使用用户密钥环和会话密钥环的区别及影响。

关键信息:

  • 约 70%的微软和谷歌代码漏洞与内存安全问题相关,包括密钥泄露。
  • 示例代码展示了加密密钥可能因栈内存重用而意外泄露。
  • 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管理导致进程可访问自身地址空间内的任意内存。
  • ssh-agent 基于不同进程隔离原理保护密钥。
  • Linux 内核密钥保留服务可替代代理进程,具备多种优势,如存储在独立地址空间等。
  • 介绍了密钥类型,如不对称类型可存储私钥。
  • 详细说明了不同类型的密钥环,如用户密钥环和会话密钥环的特点及生命周期。

重要细节:

  • 给出了broken.c代码示例,说明代码中存在的内存安全问题及导致密钥泄露的原因。
  • 列举了 Python、Go 语言存在的内存安全漏洞。
  • 描述了 Heartbleed 漏洞及对 Cloudflare 的影响。
  • 展示了 OpenSSH 补丁的具体内容及编译、构建过程。
  • 说明了在不同终端中通过keyctl工具查看密钥环的情况及使用用户密钥环和会话密钥环的区别。

总结:本文介绍了数据泄露的常见方式及 Linux 内核密钥保留服务的作用,通过示例和代码展示了如何利用该服务保护加密密钥,同时还讨论了不同密钥环的特点和使用场景,强调了保护密钥的重要性。

阅读 16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