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 QUIC 多路径的漫长缓慢之路

主要观点:

  • Christian Huitema 于 2017 年开始研究 QUIC 多路径,7 年多 21 个草案后仍未达成解决方案,目前其在 picoquic 中的 QUIC 实现支持三种多路径实现方式。
  • 简单方式对 QUIC 规范做最小更改,应用数据包从同一编号空间编号,性能与复杂方案相差百分之几,但存在跟踪 ECN 标记的问题。
  • 版本 6 草案使用多个编号空间,解决简单方式的一些问题,但存在 CID 更换与 NAT 重新绑定同时发生时路径识别失效的弱点。
  • 第三种提案重新定义 CID 组织方式,加密随机数由数据包序列号和路径标识符组成,路径管理更简单但 CID 管理更复杂。
  • 过去 IETF 倾向于先发布足够好的解决方案,收集经验后再修订标准,而此次决定在批准草案前讨论所有细节,过程较慢,预计 2024 年 7 月或 2025 年 11 月才能达成提案。

关键信息:

  • 2017 年开始研究 QUIC 多路径,7 年 21 草案仍未收敛。
  • picoquic 中 QUIC 实现的三种多路径方式及特点。
  • 版本 6 草案及存在的弱点。
  • 第三种提案的重新定义及优缺点。
  • IETF 以往和此次的标准制定流程差异。

重要细节:

  • 简单方式仅对 RFC 9000 做最小更改,方便支持简单场景但在高速传输时需小心处理确认和检测丢包。
  • 版本 6 草案利用 CID 序列号识别路径和数据包编号空间,但存在 CID 更换与 NAT 重新绑定同时发生时的路径识别问题。
  • 第三种提案重新组织 CID,加密随机数由序列号和路径标识符组成,解决部分问题但 CID 管理更复杂。
  • IETF 以往先发布再修订标准,此次决定先讨论细节,过程较慢。
  • 讨论可通过在 Fediverse/Mastodon 上发送 toot 到 @mailto:huitema@social.secret-wg.org 进行。
阅读 17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