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 Element 和 Matrix.org

作者使用 Matrix.org 五年后决定放弃,主要原因如下:

  • 发展状况不佳:基础组件实现质量平庸,官方 homeserver Synapse 技术栈不适合长期目标和规模,协议实现功能复杂。虽有众多项目和组织参与,但核心项目如 Dendrite 等发展停滞,Conduit 也处于休眠状态。
  • 性能问题突出:包括 Element 客户端(如 Electron 版本和 Element X)在不同设备上速度较慢,启动时网络同步影响响应性,Web 客户端加载慢且使用不流畅。Matrix.org 服务在较薄宽带连接下也很慢,如在作者的笔记本上使用 iamb 客户端也有延迟。
  • 加密和认证问题:设备交叉验证功能复杂且实施困难,官方客户端在这方面表现不佳,第三方客户端更是面临诸多问题。Matrix Authentication Service (MAS) 缺乏基本安全功能,如 2FA/MFA。
  • 客户端碎片化:New Vector 在技术策略上缺乏连贯性,客户端 SDK 多样且碎片化,如在 Python、Node.js/TypeScript、Go 和 Rust 之间切换,这不仅混乱且成本高昂。
  • 一次重大事件:七月初作者在手机上的 Element X 中发现社区频道异常,在笔记本上也无法正常访问,似乎是 Matrix.org 服务器的问题导致房间丢失,尽管多方尝试仍无法解决,且支持团队未作出回应。
  • 用户体验不佳:相比其他流行通信应用,Matrix.org 的用户体验仍有差距,对于非技术用户来说过于复杂,暴露过多复杂设置,缺乏用户想要的功能,如 Discord 的简单元素。
  • 架构设计不合理:Matrix.org 选择 Python 和 Node.js 而非 Erlang 等更适合大规模部署的语言,在架构设计上存在失误,如在集群设置和与 XMPP 集成方面。

最终作者认为 Matrix.org 网络在性能、用户体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再推荐,而选择回到 XMPP,新的 XMPP 实例仍在完善中。

阅读 52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