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 讨论了 CVE 系统中的战略模糊性及其对漏洞报告、分类等方面的影响。
- 认为最初对 CVE 系统目的的理解有误,其标识更多是稳定标识符,责任在于各方。
- 提出应对战略模糊性的方法,如 Linux 的新 CNA 程序通过强制披露来改变现状。
关键信息:
- 约 15 个月前发布关于漏洞分类生态中激励失调的帖子,后有更多思考。
- CVE 系统有多种理解,一种是仅为稳定标识符,能简化维护等,但在 2024 年对作者来说已意义不大。
- 责任被分为三方面,包括安全源限制低价值漏洞类别、软件供应链公司改善参与等,且这些责任在过去一年有成效。
- Linux 的新 CNA 程序通过为大多数补丁分配 CVE 迫使安全供应商走出模糊状态,虽带来问题但有改善可能。
重要细节:
- 提到 ReDoS 漏洞及相关低影响高噪声类别。
- 指出 CVE 系统维护机制存在问题,如 CVEs 难以有意义地争论等。
- 说明安全研究人员如今所需保护与过去不同。
- 强调 CVE 系统参与者对模糊性的态度及背后原因。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