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关于两种实现相同业务逻辑需求方法的对比文档,主要内容如下:
- 前言:介绍文档是两种实现方式的 A/B 比较,强调业务逻辑在数据库项目中的重要性及 AI 生成代码的问题,指出关键是教 AI 声明式规则,结合 AI 与声明式自动化可兼得快速开发与企业级治理。
- 声明逻辑:可在 VS Code 中通过代码补全或自然语言声明逻辑,使用 Python 作为领域特定语言(DSL)。
- 调试逻辑:利用标准 IDE 服务调试,提供日志显示规则运行及多行链缩进。
- 管理逻辑:可将逻辑存储在多个文件,按用例命名(如
check_credit.py
)。 - 分析过程:从创建
basic_demo
项目开始,构建声明式逻辑和用过程式方法重建逻辑,测试不同情况下的逻辑处理及分析两种逻辑的差异。 - 总结(TL;DR):LogicBank 声明式规则相比传统过程式实现代码复杂度降低 44 倍,在代码量、复杂性、维护性、性能、错误处理和业务一致性等方面都有优势,能消除复杂性并提供更好的性能等。
- 概述:比较企业应用中实现业务逻辑的两种方法,即 LogicBank 规则的声明式逻辑和使用事件处理程序的传统过程式逻辑。
- 业务需求:在订单管理系统中实现复制价格、计算金额等常见业务规则。
代码比较:
- LogicBank 声明式规则(约 5 行):通过简单可读的规则实现业务逻辑,如复制价格、计算金额等。
- 过程式实现(约 220 行):复杂的事件处理,手动处理各种变化和关联。
详细比较:
- 代码量:LogicBank 约 5 行,过程式约 220 行,LogicBank 更简洁。
- 可维护性:LogicBank 规则自文档化,易于修改和添加新规则;过程式逻辑埋在实现细节中,理解和修改困难。
- 错误处理和边缘情况:LogicBank 自动处理所有变化场景,过程式需手动处理每个边缘情况。
- 性能:LogicBank 有修剪、优化等特性,避免 N+1 问题;过程式多查询,易出现性能问题。
- 调试和可观察性:LogicBank 有清晰的规则执行日志,过程式调试困难。
- 测试:LogicBank 可独立测试规则,过程式需测试整个事件链。
- 业务一致性:LogicBank 规则易读且直接反映业务需求,过程式则较难。
- 实际影响:在开发时间、风险管理、团队生产力和业务敏捷性等方面,LogicBank 都具有优势。
- 结论:LogicBank 能降低代码复杂度,提供更好的维护性、质量、性能、业务一致性和开发速度,代表从过程式到声明式的转变,证据基于 API Logic Server 项目的实际实现。还可深入了解GenAI-Logic并在GitHub上探索。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