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非常规花瓶模式进行 3D 打印

这篇文章面向熟悉 3D 打印的高级受众,旨在收集一些尚未在一处写下来的信息,特别是关于花瓶模式的拓展应用。

  • 花瓶模式基础:花瓶模式是一种打印模式,打印机打印螺旋路径,无接缝,快速但有缺点,如只有单个周长、无断开区域、无内部几何形状、无支撑等,通常用于花瓶等,切片器会将模型内部掏空。

    • 通过狭缝实现内部几何形状:这一想法来自 RC 飞机 3D 打印社区,用于打印轻量但坚固的部件。在零件上开一个非常细的狭缝(约 0.0001mm),切片器会看到狭缝并打印一个进入零件的外周长,形成内部支撑,但需在 PrusaSlicer 中更改“Printer Settings”→“Advanced”→“Slicing”→“Slice gap closing radius”设置为 0.0,否则无效。
    • 双层壁:基于上述技巧,制作一个穿透到空心内部的狭缝,确保零件宽度正好适合两个接触的周长,可通过 PrusaSlicer 中的“Print Settings”→“Layers and perimeters”→“Vertical shells”找到合适宽度,还可将内部几何形状连接到外壁,且除一个狭缝外,其余狭缝都应如此。
  • 挤出宽度:可增加挤出宽度使花瓶模式更坚固,一般可至喷嘴直径的 2 倍且保持高质量,British Youtuber“Lost in Tech”的测试表明还可进一步增加,但质量会下降,在 PrusaSlicer 中可在“Print Settings”→“Advanced”→“Extrusion width”中更改,对于花瓶模式,“External perimeters”重要,同时需重新缩放双层壁以适应新的挤出宽度。
  • 假花瓶模式:如果绝对不能用花瓶模式打印,可通过手动在切片器中设置除连续螺旋路径外的花瓶模式设置来获得大部分好处,如在 PrusaSlicer 中设置单个周长、无顶层、无填充、无支撑、禁用“ensure vertical shell thickness”等,并可混合搭配这些设置,通过案例研究(球体在木棍上)展示了如何应用,还可增加挤出宽度和使用围巾接缝来隐藏接缝,且发现不带从外到内狭缝的版本打印效果最好。
  • 结论:花瓶模式和假花瓶模式在功能部件打印中常被低估,可节省重量和打印时间,尤其在较大部件上效果明显,文中还提供了一个技巧总结的备忘单,这些技巧需要在切片器中调整设置,不同的 CAD 软件和切片器可能需要不同的实验值,同时作者希望这篇文章对他人有用,并欢迎在 Reddit 或 Lemmy 上分享其他技巧和意见。
阅读 18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