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介绍了一种通过GIS数据计算土地可用性(usability)的方法,从获取数据到数学计算及可视化呈现,最终得到描述地形坡度变化的可用性地图,同时提到这是一种复杂的下采样方法。
关键信息:
- GIS对制图有很大帮助,公共可访问网站上数据丰富。
- 想要更人性化的可用性指标,定义为平均坡度,需计算坡度但GIS地图未提供。
- 下载USGS的DEM数据(约3m分辨率)作为源数据。
- 利用向量微积分和拉普拉斯算子(Laplacian)从数据中计算坡度变化,通过滑动窗口计算窗口内平均值来确定可用性。
- 得到的可用性地图与原始拉普拉斯算子和源数据对比,确认能描述地形陡峭程度。
重要细节: - 介绍了坡度的定义(rise over run)及相关数学概念。
- 给出计算拉普拉斯算子的代码及可视化结果。
- 滑动窗口函数用于计算窗口内平均值。
- 确定平均变化率阈值为0.45,高于此值设为0.75,低于为0,得到二进制可用性地图。
- 最后提到可能通过直接对拉普拉斯算子下采样/模糊处理得到类似结果。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