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 Mac 系统设置从 1984 年到 2025 年发展历程的文章,作者 Marcin Wichary 通过对不同版本 Mac 系统控制面版的介绍,展示了其设计的演变以及背后所反映的历史和技术背景。
1984 年:Macintosh 的控制面版由 Susan Kare 设计,是一个美观紧凑的设计,充满了早期 GUI 实验的元素,如动画、漫画风格等。其中自定义桌面模式引发了团队内部的分歧,尽管后来准备了 41 种内置图案,但获取方式隐藏较深。该控制面版共有 10 个设置,其中 3 个是针对电机记忆的,还有一个是当时尚未存在的双击设置。尽管存在一些设计瑕疵,但在当时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有趣且能定制的体验。
1986 年:Susan Kare 和 Steve Jobs 离开后,控制面版变得更加枯燥,文本标签取代了部分视觉元素。RAM Cache 的添加被认为是对家电理念的背叛,而 AppleTalk 的开关则预示着未来的发展。同时,该版本还出现了非英语版本,反映了国际化的需求和挑战。
1987 年:随着 Mac OS 的更新,控制面版的侧边栏层次结构得到改善,但也带来了更多的设置和空间管理问题。新增加的 Map 和 CloseView 等功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而一些界面元素如 Keyboard 和 Mouse 面板的布局则显得不够协调。
1991 年:System 7 系统开始使界面采用彩色像素,控制面版也进一步拥抱了 Finder 的图标风格,每个控制面版都有了自己的图标,可以自由移动和分组。然而,这种过度的设计也带来了操作上的繁琐,显示出桌面隐喻的局限性。
1994 年:电池电量和时钟等功能由第三方应用 SuperClock 提供,控制面版的列表形式再次出现,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如 WindowShade 和 Stickies。桌面图案也开始向现代风格转变,但整体仍处于过渡阶段。
1997 年:苹果公司面临困境,Mac OS 和 Windows 95 在市场上竞争激烈,系统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内存分配显示和扩展管理等。Mac OS 开始模仿 Windows 95 的一些界面设计元素,但创新不足。
1998 年:苹果公司处于转型期,iMac 硬件表现出色,但软件仍存在问题,如 Appearance 面板的各种奇特设置和字体选择。尽管如此,iMac 的互联网友好特性在控制面版中也有所体现。
2001 年:Mac OS X 的“TiBook”推出,界面全新,操作更简洁,系统偏好设置也进行了改版,增加了分组和层级结构。 dock 功能得到了丰富的配置,同时一些传统的设置如键盘和鼠标面板也有了更新。
回到 1992 年(NeXTStep):NeXTStep 是一款与 Mac 不同的操作系统,其界面具有独特的学术风格,一些元素如滚动条和窗口操作方式对后来的 Mac OS X 产生了影响。NeXTStep 的控制面版(Preferences)也有其独特之处,如 Key Repeat Rate 的可视化设置等。
2003 年:Mac OS X Panther 带来了更精致的 Aqua 界面,不同应用的金属处理方式不一致,Universal Access 面板设计精良。同时,Exposé 等新功能也在控制面版中有所体现,而 Classic 环境的存在也反映了苹果公司的历史。
结语:文章认为 Mac 系统设置在 2004 年后的发展相对稳定,2022 年的系统设置更改引发了争议,现代 macOS 的设置缺乏 1984 年控制面版的那种精心设计和个性,尽管一些功能如 Accessibility 部分有所创新,但整体感觉较为平淡。作者认为 Mac 早期的技术限制塑造了其发展,而现代 Mac 可能更像一个家电,用户很少触及系统设置。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