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如何的诅咒,或者;修复一切

主要观点:

  • 从简单的文件重命名等开始,逐渐对工具等产生改变想法,跨越“阈值”后,觉得一切都可改进,如对软件的感知发生改变,每一个软件都成为待办事项等。
  • 技术能力如同道德重担,能看到软件中的问题,如网站加载不必要的 JavaScript 等,且这种感知不会停止,对软件的看法完全改变。
  • 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不断修复和改进系统,开始很多项目是为了做得更好,如各种工具的创建,但最终可能成为空架子。
  • 软件不会一直保持解决状态,会不断出现问题,如库的弃用、API 变化等,让人产生愧疚感。
  • 我们常对自己撒谎,认为设置好就不用再管,实际编程的战斗永远不会结束。
  • 编程可作为情感调节方式,通过写工具或脚本获得即时反馈和小胜利,以此自我安慰,但也可能导致过度负责和 burnout。
  • burnout 来自过度负责,编程会让人觉得一切都应负责,盯着代码等可能导致问题。
  • 要学会放手,不是所有问题都要自己解决,有时使用就好,知道为何坏也足够,这是一种克制。
  • 真正的技能可能是情感清晰,知道哪些问题值得耗费精力等。

关键信息:

  • 从简单操作到对整个系统的改变想法。
  • 技术能力带来对软件的新视角和问题发现。
  • 不断改进系统的过程及可能的结果。
  • 软件的不稳定性及带来的感受。
  • 对编程与自我的认知变化。
  • burnout 的原因及应对。
  • 学会放手的重要性。

重要细节:

  • 列举多个自己创建工具的例子,如静态网站生成器等。
  • 描述软件出现问题的各种情况,如脚本因网站 HTML 布局改变而失败等。
  • 提到各种文学和哲学相关的引用,如 Camus 的 Sisyphus 等。
  • 讲述 post 在 Hackernews 上的反响及后续对网站配置的发现等。

总结:文章讲述了从简单技术操作到对技术和自身的深刻认知变化,包括对软件的不满、不断改进的过程、 burnout 的出现及学会放手等,通过多个例子和引用阐述了技术与情感、自我的关系。

阅读 8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