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探讨了三元计算的想象历史,以及控制论与德国唯心主义的碰撞,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辩证计算机与冷战形而上学:
- 20 世纪 60 年代初,冷战期间美苏科学交流浪潮中,Warren McCulloch 收到去莫斯科的邀请。他是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其发明的“神经网”影响了现代计算机架构,也是所谓“机器学习”的基础。
- Nikolai Brusentsov 设计了基于三元逻辑的 SETUN 计算机,声称比二进制计算机更节能、更自然、更便宜,但实际上硬件并未实现三元性,生产的 SETUN 计算机数量少且存在诸多问题,最终项目被关闭。
- McCulloch 拒绝前往莫斯科,认为苏联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二元论,而他主张超越二元的控制论形而上学,三元计算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想象的。
控制论形而上学:戈特哈德·冈瑟的超经典想象:
- 1969 年 2 月下旬的一个晚上,McCulloch 与德国出生的逻辑学家 Gotthard Günther 进行了深入讨论,可能从此从康德转向黑格尔。
- Günther 试图合成黑格尔和控制论,他独立地接触到三元计算,认为需要超越亚里士多德逻辑的超经典逻辑,如 ternary 逻辑,其有两个独立的逻辑否定。
- Oliver Reiser 认为黑格尔是反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先驱,但这种多值逻辑在生理上难以想象,因为大脑硬件是二元的。
- Günther 的博士论文探讨了在黑格尔逻辑中构建新思维理论的基础,他认为控制论为新形而上学提供了工具,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自组织系统”会议上与 McCulloch 及其团队交流,指出他们的理论无法解释自我意识等问题。
- Günther 将黑格尔的逻辑应用于自动机理论,认为西方传统忽视了逻辑的主观方面,德国唯心主义曾尝试构建主体逻辑,而新的数字机器促使哲学完成这一体系,计算机是辩证的体现,需要新的形而上学。
- Günther 对美国文化持矛盾态度,认为其缺乏形而上学但物质文化先进,科幻小说是多值文明的载体,而苏联有形而上学但缺乏多值性,他认为应将哲学与社会联系起来,改造人文科学。
- 并非所有控制论学者都认为工程和意义可以分离,McCulloch 和 Günther 主张不能稳定机器和人类、逻辑和代码之间的辩证关系,应借鉴黑格尔。
总之,三元计算的历史充满想象和挑战,控制论与德国唯心主义的碰撞引发了对逻辑、意识和形而上学的深入思考。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