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 本文分享了 Sniffnet 项目开发中的技术幕后,重点介绍了因开发新功能而进行的架构调整,以及如何利用 Rust 语言和 Elm Architecture 来解决问题。
- 原项目前端与后端解析网络流量的例程紧密耦合,难以分离,通过两种选择(复制 UI 逻辑或重新思考前端架构),最终选择了后者。
- 介绍了 Elm Architecture 的四个主要组件,以及 Rust 语言的所有权和不可变性概念如何帮助实现单一数据源真相。
- 起初使用 Rust 的某些模式存在问题,后来通过使用 iced 的消息处理系统,异步从辅助线程向前端发送消息,解决了问题。
- 架构调整虽不影响用户体验和性能,但使代码更不易出错且易于维护,体现了 Rust 在开发者体验方面的优势。
关键信息:
- 开发新功能需进行重要架构更改,如实现从 PCAP 文件导入离线数据及抽象数据源。
- Sniffnet 的 UI 基于 iced 库,受 Elm Architecture 启发,其包含模型、视图、消息和更新四个组件。
- 起初 UI 与后端紧密耦合,后意识到此模式不利于保持数据流程平滑,存在混淆。
- 最终通过使用 iced 的消息处理系统,异步发送消息解决问题,虽改动较大但 Rust 的类型系统提供了帮助。
- 架构调整虽不影响用户体验和性能,但使代码更易维护,体现 Rust 在开发者体验方面的优势。
重要细节:
- 文中提到的具体库和结构,如 iced 库、
Arc
和Mutex
结构。 - 关于两种选择的详细描述,包括快速简单的修复和更耗时复杂的重新思考。
- 阐述 Rust 语言的所有权和不可变性概念对应用状态的影响。
- 提及在 GitHub 上的相关 pull request(https://github.com/GyulyVGC/s...)。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