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如今充电器已像 Apollo 11 飞船般强大,需处理器与手机协商充电参数,详细介绍了各种快速充电技术,包括不同标准及各品牌的技术特点等,还提及无线充电效率低及相关标准。
关键信息:
- 充电器从只需两根线的时代已过去,如今功能强大。
- 慢充电用旧功能机充电器,功率 2 - 5W,充电 5 - 7 小时,避免快速充电导致电池退化。
- 谷歌规定 Android 15 及之后手机充电功率至少 20W 为快速充电,之前 7.5W 以上为快速充电。
- 快速充电需了解手机能承受的功率(以瓦为单位,由电压乘电流得出)、手机支持的充电协议,且协议不兼容则无法快速充电。
- 各种有线充电技术:USB PD 最常见,有不同版本及电压参数;Qualcomm Quick Charge 技术可提高输出电压加快充电;MediaTek Pump Express 与 Qualcomm QC 类似;VOOC 和 SuperVOOC 因 BBK 集团不愿授权给第三方,仅原厂充电器可用;Mi Turbo Charge 和 Xiaomi HyperCharge 仅原配充电器可用;Motorola TurboPower 最高 125W;Samsung 有 Adaptive Fast Charge 和 Super Fast Charge 等。
- 无线充电效率低,约 50%能量以热损失,主要标准有 Qi 无线充电(分 Baseline Power Profile 和 Extended Power Profile 等)、Apple MagSafe(最初 15W,iPhone 16 及 MagSafe 2 为 25W)、Qi2 无线充电(类似 MagSafe 但功率不同)。
重要细节: - 不同充电技术的电压、电流及最大功率等参数。
- 各种充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 不同品牌手机在快速充电方面的具体情况。
- 无线充电中线圈对齐及苹果 MagSafe 的解决方案。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