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介绍了 IntelliJ IDEA 中 Kotlin K2 模式的相关内容,包括其背后的故事、工作原理、与编译器的区别、新的解决方法、分析 API 以及后续计划等。
关键信息:
- 团队从 Kotlin 语言诞生前就开始为其开发编译器和 IDE 插件,语义分析器是复杂的软件,支持多种语言分析。
- 为使 Kotlin 在 IDE 中工作,构建了基于通用代码分析框架的 Kotlin IDE 插件,随着时间推移,更多功能依赖编译器内部。
- K2 编译器带来更强大的分析引擎,促使 IDE 功能重写,新的代码分析方法将代码分析分为阶段,简化编译器架构,提高 IDE 性能。
- 新的懒加载架构更可预测,可精确跟踪解析操作,K2 编译器仍使用单线程,但解析逻辑支持并发,并行代码分析带来新行为。
- 切换到 K2 编译器带来诸多好处,但迁移现有功能不易,开发了 Kotlin 分析 API 用于按需代码分析,提供文档化抽象和向后兼容性。
重要细节: - 介绍了 Yan Zhulanow 领导的 Kotlin 分析 API 团队的工作,包括早期对 Kotlin K2 模式的宣布及现在使其成为默认的情况。
- 详细阐述了编译器和 IDE 在代码分析方面的不同需求,如编译器的线性流程和 IDE 的按需分析等。
- 说明了旧编译器中懒加载的问题及新编译器中解决方法的改进,如清晰的阶段分离、可并行分析等。
- 介绍了 Kotlin 分析 API 的作用、使用方法及与旧 API 的差异,还提到了后续的反馈渠道和计划。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