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 效果系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作者未看到其给软件开发行业带来重大实际益处,反而有担忧。
- 效果系统与异常有共同的“原罪”即动态作用域,虽有基于词法/静态作用域的效果语言出现,但动态作用域的反对意见仍存在。
- 行业代码库规模庞大且持久,效果系统会模糊维护者有效推理代码所需的重要信息,而传统的面向对象架构能直接在代码中表示这些信息。
- 工业界常规语言中获取资源等操作缺乏责任传递机制,而提供适当工具给工作对象的方法更易测试和维护。
- 公司曾犯动态作用域的错误,后通过传递服务对象解决,开发者更快乐且更高效。
- 作者认为效果类型系统应更注重显式、简单等原则,参数传递更合适。
- 工业界围绕检查异常的功能失调可能源于与注入行为不兼容,可将
catch
子句改为参数传递。 - 过程应是从<输入,环境>到的全函数,动态作用域往往不是所期望的。
关键信息:
- 介绍了可恢复异常、检查异常等概念及效果系统的相关内容。
- 提及作者所在公司在动态作用域方面的经历及转变。
- 阐述了对各种编程理念和技术的看法及建议。
重要细节:
- 如在解释效果系统时提到通过特定语法在调用栈中安装动态作用域的处理程序等。
- 讲述公司中关于传递参数和避免动态作用域突变垃圾的实践及效果。
- 对不同编程原则如显式优于隐式等进行了具体阐释和举例。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